《甘州子 新霁同南耕散步潘原白园亭主人不在题壁而去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4: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在画桥西,
花月价,贱如泥。
碧城高与粉墙齐,
拟把数行题。
题未了,斜日乱莺啼。
白话文翻译:
在画桥的西边,春意正浓,
花与月的价格,竟如泥土一般便宜。
翠绿的城墙和粉色的墙壁齐高,
我打算写几行字。
可字还没写完,斜阳下,黄莺乱啼。
注释:
- 沁园春:原为词牌名,此处用作诗题,意为春天的美景。
- 花月:指美丽的花和明亮的月亮,常用以象征春天的美好。
- 贱如泥:形容花月的美丽与它的价值低廉,暗指自然之美不应被物质所束缚。
- 碧城:指青绿色的城墙。
- 拟把数行题:打算写几行诗句。
- 斜日乱莺啼:指夕阳西下时,黄莺的鸣叫声杂乱而美妙。
典故解析: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此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花月价,贱如泥”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公元1620年-公元1680年)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词人、诗人,字梦阮,号秋水。因其才华出众,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陈维崧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开篇的“沁园春在画桥西”便让人联想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接着,诗人用“花月价,贱如泥”来表达对自然美的珍视,花和月本是美丽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它们的价值却低得如同泥土,暗含着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无奈与超然。接下来的“碧城高与粉墙齐”,则将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展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诗人似乎在思索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拟把数行题”一句,表现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一美好时刻的冲动,但“题未了,斜日乱莺啼”,却又因时间的流逝而未能完成,流露出一丝惆怅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沁园春在画桥西:引入春天的美景,画桥西的春意浓厚。
- 花月价,贱如泥:花和月的美丽被贬低,象征自然之美的无价与物质世界的无情。
- 碧城高与粉墙齐:描绘建筑的高度,展现自然与人造物的和谐。
- 拟把数行题:欲记录下这美景,体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 题未了,斜日乱莺啼:时间流逝,黄莺的鸣叫与夕阳的交织,带来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月比作泥,强调其价值观。
- 对仗:如“碧城高与粉墙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斜日与黄莺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反映了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月:美好与短暂的象征。
- 碧城、粉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和谐美。
- 斜日、乱莺啼:时间流逝与生命的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春天的美景
- B. 反映现实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的“花月价,贱如泥”是指什么?
- A. 自然之美的低估
- B. 物质的珍贵
- C. 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人文的赞美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惆怅
- C. 满足
- D. 失落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陆游《游山西村》
诗词对比:
对比陈维崧的《甘州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上,陈维崧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苏轼则在豪放中更显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甘州子 新霁同南耕散步潘原白园亭主人不在题壁而去二首 其一》的综合分析与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