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子》

时间: 2025-01-11 13:59:02

秋江何处夜听箫。

倾耳听,隔兰桡。

芦花白泛水迢迢。

明月满空桥。

篷影底,共度可怜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江何处夜听箫。倾耳听,隔兰桡。芦花白泛水迢迢。明月满空桥。篷影底,共度可怜宵。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江边,夜晚听着箫声,仔细倾听,那音色从隔着的兰舟中传来。芦花在水面上轻轻荡漾,仿佛在述说着遥远的思念。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空中的桥面。在船影下,我们一起度过这令人怜惜的夜晚。

注释:

  • :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音色清幽。
  • 兰桡:指兰舟,舟船的名字,象征着优雅和宁静。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
  •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 满空桥:指明月照亮了空中的桥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篷影:船的帆影,象征着归宿和温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和“箫”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亮常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而箫声则与悲伤和柔情相联系。这样的意象组合往往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或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斗南,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常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甘州子”是胡斗南的一首词作,写于秋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夜晚的深刻感悟。创作时,正值时代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悲凉的氛围。诗人以“秋江”作为背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夜晚的箫声,仿佛是对往昔的怀念,令人心生感伤。诗中“倾耳听,隔兰桡”两句,传达出一种隔离的感觉,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尽管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一层帷幕,让人倍感孤独。

“芦花白泛水迢迢”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夏秋交替时的凄美,白色的芦花随波荡漾,象征着无尽的思念和流逝的时光。最后,诗人以“明月满空桥”结束,月光的洒落使得夜晚更显得清冷和孤寂。而“篷影底,共度可怜宵”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一时刻的温情,尽管环境萧瑟,但人间的情感却是温暖而珍贵的。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江何处夜听箫:描绘秋天的江边,夜晚在何处听到箫声,设问引出情境。
  2. 倾耳听,隔兰桡:倾听箫声却发现声音来自隔着的兰舟,表现出一种距离感。
  3. 芦花白泛水迢迢:芦花在水面上泛动,描绘出孤独与思念的意象。
  4. 明月满空桥:明亮的月光洒满桥面,营造出夜晚的清冷与宁静。
  5. 篷影底,共度可怜宵:在船影下,共同度过这可怜而珍贵的夜晚,展现了一种温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花的泛动比作思念的涌动,生动形象。
  • 拟人:将芦花描绘得如同在诉说,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倾耳听,隔兰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与深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哀愁与思念。
  • 兰舟:代表优雅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 芦花:象征着脆弱与忧伤,映射出时间的流逝。
  • 明月:常作为孤独的象征,带有思念之情。
  • 篷影:暗示着温馨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笛
    B. 琵琶
    C. 箫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A. 明月和篷影
    B. 芦花和箫声
    C. 江水和秋天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胡斗南的《甘州子》在情感上更显细腻,李白的诗歌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胡斗南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代诗词选读》
  • 胡斗南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