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卷帘梳洗玉瑳瑳。回艳笑,转秋波。鸾篦亲为挽云窝。铅粉惯摸索。鸳镜下,还与画双蛾。
白话文翻译:
卷起帘子,梳理打扮如玉的头发。回眸一笑,似秋水流波。用鸳鸯形的梳子轻轻为她挽起云髻。她早已习惯了细细涂抹铅粉。站在鸳镜下,还能与画中双眉媲美。
注释:
- 卷帘:指卷起窗帘,暗示准备迎接来客或日常的梳洗。
- 玉瑳瑳:形容女子的头发如玉般美丽。
- 回艳笑:回眸一笑,容颜娇艳动人。
- 转秋波:比喻眼睛如秋水般清澈明亮。
- 鸾篦:鸾鸟形状的梳子,象征美丽。
- 铅粉:古代用于脸部化妆的粉。
- 鸳镜:鸳鸯形状的镜子,寓意美好与爱情。
典故解析:
- 鸳镜:象征着爱情与美丽,鸳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配偶和爱情的鸟类,寓意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生卒年不详)是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常流露出对女性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创作于近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人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审美观。
诗歌鉴赏:
《甘州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妆容与风姿。开头的“卷帘梳洗”不仅展现了她的日常生活,也隐喻了她的独特魅力。作者用“玉瑳瑳”形容女子的头发,传达出一种温润而优雅的气质。接着的“回艳笑,转秋波”的描写,不仅突显了她的容颜之美,也让人感受到她的灵动与聪慧。
在这首诗中,细致的妆容描写如“鸾篦亲为挽云窝”,“铅粉惯摸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柔美的生活气息,仿佛可以听到她轻柔的动作与心思。最后一句“鸳镜下,还与画双蛾”不仅强调了她的美貌,更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寓意她在镜中自赏的自信与骄傲。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精致,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卷帘梳洗玉瑳瑳:开头描绘女子准备梳妆,显示她的优雅。
- 回艳笑,转秋波:通过眼神与微笑传达出她的魅力。
- 鸾篦亲为挽云窝:细腻的描写女子用梳子挽起发髻,展现生活的细节与美感。
- 铅粉惯摸索:强调她的化妆技巧,暗示她的自信与精致。
- 鸳镜下,还与画双蛾:最后的自赏,体现出她的美丽与自信。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秋波”与“鸾篦”,使意象更为生动。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赞美女性的美丽,表现出对生活精致细节的关注,以及女性自信与独立的形象。
意象分析:
- 玉瑳瑳: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秋波:传达出清澈与灵动的情感。
- 鸾篦:代表女性的温柔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卷帘梳洗”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迎接来客
- B. 妆容准备
- C. 日常生活
-
“鸳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美丽
- C. 自信
-
诗中“回艳笑,转秋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高兴
- C. 优雅
答案:
- B
- A和B(均可接受)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描绘女性的美丽与心情,但更多地融入了对情感的思考。
- 王维的《相思》则从男性视角出发,表达对女性的思念和情感的隐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集》
- 《诗词鉴赏指南》
- 《袁思亮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