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待月台》

时间: 2025-02-04 13:39:59

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

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待月台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
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


白话文翻译:

夜色多么苍茫,明亮的月亮却迟迟未升起。
既然没有月光,我只好倚靠在城墙上,感叹东南的山峦。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苍:形容夜色深沉,暗淡。
  • 久未上:指月亮已经很久没有升起。
  • :靠着、依靠。
  • 无奈:无可奈何,形容无能为力的状态。
  • :指山峰、山峦。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描写的夜晚和月亮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孤独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散文和议论文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在某个夜晚对月亮的期待和对孤独景象的沉思,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内心的孤寂感受。


诗歌鉴赏:

《待月台》是苏辙在一种静谧、孤独的夜晚写就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夜色和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开篇以“夜色何苍苍”描绘出浓厚的夜幕,给人一种沉静、深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幽暗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叹息,“月明久未上”,既表现了对月亮迟迟不来的失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急或等待之情。最后一句“无奈东南嶂”,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共鸣以及个人情感的孤独。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简单的意象和字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色何苍苍:通过描写夜的颜色,设置了沉静的基调,暗示着一种孤独的氛围。
  • 月明久未上:表达了对月亮的渴望与期待,暗示着内心的空虚。
  • 不上倚城台:诗人找到一个依靠的地方,象征着他渴望寄托情感的空间。
  • 无奈东南嶂:用东南的山峦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苍苍”和“未上”形成了对比。
  • 意象:夜色、月亮、城台、山峦等意象交相辉映,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孤独与期待交织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色:象征孤独与沉思。
  • 月亮:代表希望与美好,亦是内心的寄托。
  • 城台:象征依靠与守望。
  • 东南嶂:代表遥远与无法触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色何苍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愤怒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月亮的期待?

    • A. 城台
    • B. 嶂
    • C. 夜色
  3. 诗中“无奈东南嶂”中的“无奈”是什么意思?

    • A. 有能力
    • B. 无可奈何
    • C. 开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对比,二者都描绘了月夜的意境,然而苏辙的作品更加强调孤独的情感,而李白则表现了思乡之情。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在月夜下的不同感受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