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台》

时间: 2025-01-27 03:22:20

轮扁不能令子巧,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弟子今无似喜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经台
苏辙

轮扁不能令子巧,
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
弟子今无似喜贤。

白话文翻译

传经的台上,轮扁的技艺并不能使儿子变得灵巧;老聃虽然有智慧,却为何要传授?古老的经典依然在传经台上如故,而如今的弟子却没有像我一样喜爱贤良。

注释

字词注释

  • 轮扁:古代著名的木匠,代表工艺的精湛。
  • 老聃: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与哲理。
  • 遗经:古代的经典或著作。
  • 弟子:指学习者,通常指的是尊重老师、追求知识的人。

典故解析

  • 轮扁:传说中轮扁为木匠,技艺高超,但不能保证其儿子也能继承这份技艺。
  • 老聃:古代的哲学家,传授道理与智慧,但并不总是要求传承,这反映了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俱佳而闻名,擅长理学,倡导理智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经典的重新审视时期。古代的传承与教育观念在此时受到挑战,苏辙以此诗表达对古代智慧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传经台》通过对比古代技艺与智慧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传承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提到轮扁和老子,前者代表了技艺,后者则象征了智慧。诗人在这里暗示,即使技艺高超,但并不能保证后代的继承。这一观点引出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传承并不仅仅依靠技巧的传递,更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的内心需求。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古老的经典依然存在,但弟子们对贤良的追求似乎减弱了,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苏辙在这首诗中,既有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也流露出对现代教育状况的不满,表现出他对文化传承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轮扁不能令子巧:虽然轮扁的技艺高超,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儿子能继承这种巧妙的技艺。
  • 老聃虽智若为传:老子虽然聪明,但为何要传授这些智慧给他人?
  • 遗经尚在台如故:古代的经典仍然保存在传经台上,未曾消失。
  • 弟子今无似喜贤:如今的弟子们似乎对贤良之道的热爱和追求已经消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轮扁与老子的对比,强调了技艺与智慧的传承问题。
  • 反问:通过对老子的提问,突显出传承的复杂性和挑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知识与技艺的传承问题,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苏辙在诗中提醒我们,传承不仅关乎技巧的传递,更涉及内心的认同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传经台:象征着古代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之地。
  • 轮扁:代表着手艺与技巧的传承。
  • 老聃:象征智慧与哲理的传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轮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技艺
    C. 道德
    答案:B

  2. 老聃为何不传授智慧?
    A. 因为他不在
    B. 因为智慧难以传递
    C. 因为他认为传授无用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弟子”指的是?
    A. 学者
    B. 学生
    C. 追求贤良之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登高》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而苏辙的《传经台》则关注于文化和教育的传承。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