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时间: 2025-01-27 03:3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作者:苏辙
病肺秋深雾雨伤,
旧缯故絮喜清凉。
菊花金粟未曾吐,
桂酒鹅儿空自黄。
草木亦知年有闰,
风霜渐近月方阳。
得诗闻道维摩病,
欲到毗耶言已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深处的病痛与失落。诗人感到肺部不适,秋天的雾雨让他忧伤,虽然旧时的衣物和被褥带来些许清凉,但菊花却未能绽放。桂花酒和鹅儿的颜色似乎也显得无趣。草木似乎都知道今年是闰年,风霜渐渐逼近,而阳光正照耀着十月。诗人听闻维摩的病情,想要去毗耶与他相见,却已忘却了时间。
注释
- 病肺:指身体不适,可能是肺部的疾病。
- 秋深:形容秋天已深,天气渐冷。
- 雾雨:指秋天的雨水,湿气重。
- 缯:古代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故絮:旧的被褥。
- 金粟:指菊花的颜色。
- 桂酒:桂花酿成的酒。
- 鹅儿:指鹅的颜色。
- 年有闰:指阴历年有闰月。
- 维摩: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人物,代表智慧。
- 毗耶:指毗耶离(Vihara),佛教寺庙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弟。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风格著称。苏辙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病中之时,反映了他在病痛中的思考,以及对秋季自然变化的敏感感受。诗中提到的“菊未开”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失落,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全诗以病痛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秋季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开篇“病肺秋深雾雨伤”,既描述了秋天的气候,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情感的压抑与无奈随之而来。接着,诗人描绘了菊花未吐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停滞与未达成的愿望。
“桂酒鹅儿空自黄”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草木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在“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方阳”中得以体现,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内心的孤独与伤感愈发加深。
最后两句“得诗闻道维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则是对友人维摩的关心和对时光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即使在病痛中,仍希望能与友人相聚,却因病痛而感到遥不可及。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时光和友情的深刻反思,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肺秋深雾雨伤:表现诗人因病痛而感到忧伤,秋天的雾雨加重了他的情绪。
- 旧缯故絮喜清凉:虽然有旧被褥的清凉,但内心的孤寂难以抚慰。
- 菊花金粟未曾吐:菊花未开,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未达成的愿望。
- 桂酒鹅儿空自黄:美好的桂花酒似乎也显得无趣,暗示着内心的空虚。
- 草木亦知年有闰:草木也能感知到时间的流逝,表现出自然的智慧。
- 风霜渐近月方阳:秋冬的临近,暗示着生命的衰退。
- 得诗闻道维摩病:听闻维摩的病情,引出对友人的关心。
- 欲到毗耶言已忘:想去探望却因病而忘却时光,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菊花金粟”比喻菊花的颜色,增强了意象的形象感。
- 拟人:草木“亦知年有闰”,赋予自然以感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自然景色、友谊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友情的思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但在诗中却未能绽放,体现了失落。
- 桂酒:代表了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消逝,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 秋深: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衰退,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草木:自然界的变化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政治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菊花金粟”指的是什么? A. 桂花的颜色
B. 菊花的颜色
C. 雨水的颜色 -
“风霜渐近月方阳”中的“风霜”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生命的衰退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陶渊明的《饮酒》: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乐观的情绪。
- 杜甫的《春望》:虽同样表达对时光的感慨,但更注重社会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
这首《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对生命、友谊和时光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