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清居探菊》
时间: 2025-02-04 13:31: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毛君清居探菊
作者: 苏辙 〔宋代〕
眼前黄叶畏秋霜,
耳畔啼蛩怨夜长。
佳节欣闻近萸菊,
清商试为奏伊凉。
疏狂久笑谋生拙,
贫病应怜为口忙。
今日共君拼一醉,
従教人道亦高阳。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黄叶让人畏惧秋霜的侵袭,
耳边的蟋蟀在诉说着漫长的夜晚。
佳节时节欣喜地听闻萸和菊花的消息,
清商音律试着为你演奏一曲凉爽的乐曲。
我因疏狂而常常笑自己谋生笨拙,
贫病交加,确实让人同情,忙于谋生。
今天我与你共醉一次,
就让人们说我也是个高雅的人吧。
注释:
- 黄叶:秋天的叶子,象征着时光流逝。
- 啼蛩:蟋蟀鸣叫,传达了秋天的寂寞与忧伤。
- 佳节:指重阳节,菊花盛开的时节。
- 萸菊:萸花与菊花,象征重阳节的习俗。
- 清商:古代乐曲的一种,意指清新高雅的音乐。
- 疏狂:形容性情放荡不羁。
- 高阳:指高雅的品味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词人,苏轼之弟,擅长诗词,学问渊博,尤其在政治和文学上有较高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借探菊之际,抒发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乐趣。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毛君清居探菊》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开篇以“黄叶畏秋霜”引入,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变迁。接着,蟋蟀的鸣叫又增添了夜的沉寂与孤独感,体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内心情绪。佳节的到来,萸与菊的盛开让人感到一丝欣慰,清商的音乐则象征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自嘲疏狂,表达了对自己生计的无奈与对生活现状的反思。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出与友人共饮的愿望,强调即便身处贫病之中,也要追求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前黄叶畏秋霜”:描绘秋天的景象,象征生命的易逝。
- “耳畔啼蛩怨夜长”:蟋蟀的叫声增添了秋夜的凄凉感。
- “佳节欣闻近萸菊”:重阳佳节,提到萸和菊,象征庆祝与希望。
- “清商试为奏伊凉”:希望通过音乐带来清凉的感觉。
- “疏狂久笑谋生拙”: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觉得笨拙。
- “贫病应怜为口忙”:生活困境让人感到同情与无奈。
- “今日共君拼一醉”:呼吁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従教人道亦高阳”:希望人们能以自己为高雅之人看待。
修辞手法:
- 对比:黄叶与菊花的意象形成对比,表达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句式工整,表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与高雅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时光流逝,生命的脆弱。
- 啼蛩:孤独与思念。
- 萸菊:节日的欢庆与希望。
- 清商:高雅文化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叶”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生命的无常
C. 喜庆的节日 -
“清商”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音乐
B. 一种花
C. 诗人的朋友 -
苏辙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忧伤
B. 反思与欢庆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具有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加豪放与奔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苏辙更为细腻,苏轼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