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画鱼歌》

时间: 2025-02-04 13:36:51

潜鱼在渊安可及,垂饵投竿易如拾。

横江设网虽不仁,一瞬未移收百十。

画鱼何者漫区区,终日辛勤手拮据。

已嫌长网不能遍,肯信一竿良有余。

鲲鲵骇散蛟龙泣,获少惊多亦何益。

愿従网罟登君庖,碎首屠鳞非所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潜鱼在渊安可及,
垂饵投竿易如拾。
横江设网虽不仁,
一瞬未移收百十。
画鱼何者漫区区,
终日辛勤手拮据。
已嫌长网不能遍,
肯信一竿良有余。
鲲鲵骇散蛟龙泣,
获少惊多亦何益。
愿従网罟登君庖,
碎首屠鳞非所惜。

白话文翻译:

在深渊中潜伏的鱼怎么能轻易捕到呢?垂钓时投下鱼饵和钓竿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即使在江边设下渔网,捕获也未必仁慈,一瞬间未曾移动就能收获百十条鱼。画鱼的意义何在,终日辛苦却手头拮据。已经觉得长网无法尽收,怎么会相信一根钓竿能有丰盈的收获呢?鲲和鲵惊散了,蛟龙哀鸣,收获少而惊吓多又有什么益处呢?我愿意跟随网具,登上你的厨房,碎首屠鳞并不在乎。

注释:

  • 潜鱼:指在水底潜伏的鱼,象征难以捕捉的事物。
  • 垂饵投竿:指钓鱼时投放鱼饵和钓竿,形容轻松。
  • 横江设网:在江边撒网捕鱼,尽管是捕捞行为,但可能显得不仁慈。
  • 一瞬未移:捕获的鱼似乎在瞬间就未曾动过。
  • 画鱼何者:在这里“画鱼”指的是描绘鱼的行为,表示无意义的努力。
  • 鲲鲵:鲲和鲵是传说中的大鱼,象征大鱼的惊散。
  • 愿従网罟登君庖:愿意跟随渔网进入厨房,表示愿意分享收获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其兄苏轼同样著名,兄弟间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苏辙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诗词技艺著称。

创作背景:

《和子瞻画鱼歌》是苏辙在与兄苏轼交流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渔获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中通过描绘捕鱼的艰辛,反映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物质收获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和子瞻画鱼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捕捞鱼类的场景,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即用“潜鱼在渊安可及”来表达捕捞的艰难,而后通过“垂饵投竿易如拾”来对比其中的轻松与难捕,展示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捕鱼活动的无奈,设网虽然可以捕获一些鱼,但仍不如人意,一瞬间的收获却难以持久。接着,诗人以“画鱼何者漫区区”反问,表达了对无谓追求的质疑,似乎在暗示追求物质的无意义。

最后,诗人渴望通过捕获更多的鱼来分享,而“碎首屠鳞非所惜”则表达了他对物质利益的淡漠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来回切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潜鱼在渊安可及:潜伏在深水中的鱼,如何能够轻易捕捉。
  2. 垂饵投竿易如拾:抛下鱼饵与钓竿就像捡东西一样容易。
  3. 横江设网虽不仁:在江边撒网捕鱼,也许显得有些无情。
  4. 一瞬未移收百十:瞬间就能收获许多,似乎鱼也未曾移动。
  5. 画鱼何者漫区区:描绘鱼的意义何在,似乎是徒劳无功。
  6. 终日辛勤手拮据:辛苦了一整天,最终却依旧拮据。
  7. 已嫌长网不能遍:已经觉得长网无法捕到所有的鱼。
  8. 肯信一竿良有余:怎么会相信一根钓竿会有丰厚的收获呢?
  9. 鲲鲵骇散蛟龙泣:鲲和鲵惊散,蛟龙也在哀鸣。
  10. 获少惊多亦何益:收获少而惊吓多,对生活有什么益处?
  11. 愿従网罟登君庖:我愿随网具进入你的厨房。
  12. 碎首屠鳞非所惜:碎首屠鳞并不在乎,反映出对物质的淡漠。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反复用“潜鱼”和“垂饵”对比,强调捕获的困难和轻松。
  • 比喻:将鱼的捕捉比作人生追求,反映出深层的哲理。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物质利益的思考与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终揭示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潜鱼:象征难以捉摸的理想或目标。
  • 鱼饵和钓竿:象征追求目标的手段。
  • 长网:象征对物质的追求。
  • 厨房:象征生活的现实与分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潜鱼在渊安可及”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A. 鱼很容易捕捉 B. 鱼很难捕捉 C. 捕捉鱼需要技巧 D. 捕捉鱼不需要技巧

  2. “画鱼何者漫区区”中“画鱼”指的是什么? A. 真实捕捉 B. 描绘鱼的行为 C. 鱼的种类 D. 渔网的形状

  3. 诗人对物质的态度是? A. 非常看重 B. 无所谓 C. 极其渴望 D. 感到不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描绘孤独与寒冷。
  • 《渔舟唱晚》:张志和,表达渔民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渔歌子》:李清照,通过渔民生活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两首作品都与捕捞相关,但《和子瞻画鱼歌》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渔歌子》则更强调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