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时间: 2025-01-27 03:22:14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主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主。

白话文翻译:

我做官难道厌倦工作吗?厌倦工作日渐空虚。
写书虽然不急,但实际上是为了百世谋划。
我问那些做官的人在忙些什么,过路人和被拘留的人。
过路的人只是虚妄扰乱心神,被拘留的人则失去了自由。
做了事情有什么益处?不做事情也足以让人忧虑。
唉,谁不是能摆脱这些事,让自己安静下来呢?
幽静的南山脚下,有溪水潺潺流淌。
溪边还有个读书的堂子,水清可供洗漱。
整天看不到人,只有山中的鹿在呦呦鸣叫。
那时刚入夏,溪水凉爽如孟秋。
山里的桑果黄花盛开,林中的竹笋紫角新抽。
早晨用竹笋做羹,不要以桑果为羞。
溪里的鱼有鲤和鲂,山里的鸟有鸲与鸠。
吃这些食物饱足而平静,躺下休息自得其乐。
试着翻开箱中的书,把卷子敬前修习。
恍若回到故乡,亲友之间互相邀约。
恰似陶罐中熟成的美酒,久熟等待一篘。
写作如江河奔流,岂会再有锯刻?
尚何必忆念我呢,想与我一同游玩。
我虽不能去,寄诗以解内心的忧愁。

注释:

  • 为吏:做官,做官的人。
  • 厌事:厌倦工作。
  • :空虚、无聊。
  • 著书:写书,著作。
  • 问吏所事何:问做官的人在忙些什么。
  • 过客:路过的人。
  • 系囚:被囚禁的人。
  • 幽幽:幽静的样子。
  • 濯漱:洗漱。
  • 偃仰:躺下仰卧,放松的状态。
  • 愁主:心中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与兄长齐名,擅长诗、文、词,作品多富含哲理和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在官场中感到厌倦时,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反思。在南山溪畔的安宁环境中,他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烦恼的解脱。

诗歌鉴赏:

此诗体现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南山溪边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官场繁忙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对事物的反思引入,接着通过对溪水、山鹿、食物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并感慨即使身在官场,依旧渴望那份幽静的生活。

诗中“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则表现了他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努力。最后的寄诗以解愁,既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对友人的思念和情谊的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做官的人难道会厌倦工作吗?厌倦工作后心灵逐渐空虚。
  2.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写书虽然不急,但却是为后世谋划。
  3.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我问做官的人在忙些什么,过路人和被拘留的人。
  4.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过路的人只是虚妄扰乱他人,囚徒则失去了自由。
  5.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做了事情有什么益处?不做事情也让人忧虑。
  6.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唉,谁不能摆脱这些事,让自己安静下来呢?
  7.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幽静的南山脚下,有溪水潺潺流淌。
  8.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溪边还有个读书的堂子,水清可供洗漱。
  9.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整天看不到人,只有山中的鹿在呦呦鸣叫。
  10.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那时刚入夏,溪水凉爽如孟秋。
  11.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山里的桑果黄花盛开,林中的竹笋紫角新抽。
  12.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早晨用竹笋做羹,不要以桑果为羞。
  13.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溪里的鱼有鲤和鲂,山里的鸟有鸲与鸠。
  14.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吃这些食物饱足而平静,躺下休息自得其乐。
  15.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试着翻开箱中的书,把卷子敬前修习。
  16.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恍若回到故乡,亲友之间互相邀约。
  17.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恰似陶罐中熟成的美酒,久熟等待一篘。
  18.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写作如江河奔流,岂会再有锯刻?
  19.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尚何必忆念我呢,想与我一同游玩。
  20.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主:我虽不能去,寄诗以解内心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写作比作江河,强调文思的奔涌与不受拘束。
  • 拟人:山鹿呦呦鸣叫,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展示了诗的和谐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安逸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宁静。
  • 溪水:代表清澈的思想与内心的平静。
  • 山鹿:象征自然的灵动与自由。
  • 竹笋:象征生长与希望。
  • 桑果:代表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溪水冷如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溪鱼鲤与____”中的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3. 判断题:诗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自然生活,正确吗?(对/错)

答案:

  1.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与王维的山水诗,苏辙更侧重于社会反思,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展现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分析。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下一句是什么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上一句是什么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下一句是什么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上一句是什么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下一句是什么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上一句是什么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下一句是什么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上一句是什么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下一句是什么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上一句是什么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下一句是什么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上一句是什么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下一句是什么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上一句是什么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下一句是什么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上一句是什么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上一句是什么

为吏岂厌事,下一句是什么

厌事日堕媮。上一句是什么

厌事日堕媮。下一句是什么

著书虽不急,上一句是什么

著书虽不急,下一句是什么

实与百世谋。上一句是什么

实与百世谋。下一句是什么

问吏所事何,上一句是什么

问吏所事何,下一句是什么

过客及系囚。上一句是什么

过客及系囚。下一句是什么

客实虚搅人,上一句是什么

客实虚搅人,下一句是什么

囚有不自由。上一句是什么

囚有不自由。下一句是什么

办之何益增,上一句是什么

办之何益增,下一句是什么

不办亦足忧。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