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无心本何营,生理未免此。
白话文翻译
东南一带都是民居,房屋破败得像龉齿一样。即使修缮得再好,也只能勉强应付。内心精心地修整,夜以继日地担忧,外面也与邻居和谐相处。无意中又为何要去经营这番景象,生存的本性使然,不免如此。
注释
字词注释:
- 龉齿:龉,指虫牙、败牙。这里形容房屋破烂不堪的样子。
- 缀葺:修缮、补葺。
- 晨夜虞:晨夜,指整天;虞,忧虑、担心。
- 比邻:邻居,指邻近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民居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庐陵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散文、诗歌及词作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民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民居破败的情况较为普遍。苏辙以此诗表达对民生艰难的关切,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诗歌鉴赏
《葺居五首》通过描绘东南地区民居的现状,展现了作者对民众生活的深刻关注。诗中“屋败如龉齿”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房屋的破败和生活的不易,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艰难。接着,诗人提到“内修晨夜虞”,显示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努力生存的心态,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最后一句“无心本何营”则流露出一种对生存状态的哲理思考,似乎在问:人们为何要如此努力,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突显了人们在困境中求生的坚韧与无奈,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皆民居:东南方的地区都是居民的房屋。
- 屋败如龉齿:房屋的破败状况如同虫牙般难看,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民居的窘迫。
- 一完诚未能:即使修缮得再好,也无法完全补救。
- 缀葺聊且尔:修缮的结果只是勉强维持现状。
- 内修晨夜虞:心中整日忧虑,努力去修缮。
- 外结比邻喜:与邻居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寻求外在的安慰。
- 无心本何营:无意中为何要去经营这样的生活状态。
- 生理未免此:生存的本性使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这样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破败的房屋比作虫牙,形象生动。
- 对仗:内修与外结形成对比,突出内外环境的矛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民居破败的描写,揭示了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民居: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 龉齿:象征着破败与无奈。
- 晨夜:象征着日复一日的辛劳与忧虑。
- 比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屋败如龉齿”是什么意思?
- A. 房屋坚固
- B. 房屋破败
- C. 房屋美丽
- D. 房屋新建
-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快乐的生活
- B. 对民生艰难的关注
- C. 自然风光
- D. 战争的悲惨
-
“内修晨夜虞”中的“虞”是什么意思?
- A. 高兴
- B. 忧虑
- C. 安宁
- D. 忍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贫穷与民生的关注。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诗词对比:
- 苏辙的《葺居五首》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关注了生活的困苦,但苏辙更强调内心的无奈与思索,而杜甫则通过具体的环境描绘展现出外在的困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杜甫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