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乍暖,树底莺声欲啭。窗外小梅香数点,枝头春意浅。尽日画屏独掩,闲却绣床金剪。宝枕初回香梦远,乱愁天不管。
白话文翻译:
春风刚刚变暖,树下黄莺在欲唱。窗外飘来几缕梅花的香气,枝头的春意还很浅薄。整日里画屏都紧闭,懒得去用金剪绣花。宝枕上刚刚醒来,香梦已经远去,心中的烦恼天似乎并不在意。
注释:
- 乍暖:刚刚变暖。
- 莺声欲啭:黄莺的歌声似乎要开始鸣叫。
- 小梅香:指梅花的香气。
- 春意浅:春天的气息还不浓厚。
- 画屏:指装饰性的屏风。
- 绣床金剪:绣花的床和金色剪刀,象征着女性的手工艺。
- 宝枕:指用来睡觉的枕头,通常是华贵的。
- 香梦远:美好的梦境已经远去。
- 乱愁:内心的烦恼和愁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内心的孤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卿,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词赋,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写于春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暖意和梅花的香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诗中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反映了诗人在春日里的孤寂心情。
诗歌鉴赏:
李端卿的《谒金门》是一首精致的五言绝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诗的开头“风乍暖,树底莺声欲啭”,描绘了春风初暖的景象,生动而富有动感,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一瞬间的温暖。紧接着,“窗外小梅香数点,枝头春意浅”,诗人用“数点”来形容梅花的香气,显示出春天的气息虽已来临,但尚且不浓厚,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日画屏独掩,闲却绣床金剪”,诗人整日关上画屏,似乎在逃避外界的喧嚣,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疏离。而“宝枕初回香梦远,乱愁天不管”则是诗人内心愁绪的真实写照,梦境的远去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失落。
在这首诗中,李端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情,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乍暖,树底莺声欲啭:描写春天初来的暖风和黄莺叫声,展现生机。
- 窗外小梅香数点,枝头春意浅:窗外梅花香气袭来,但春意尚浅,暗示生命的脆弱。
- 尽日画屏独掩,闲却绣床金剪:诗人整日闭上画屏,懒于绣花,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宝枕初回香梦远,乱愁天不管:刚醒来,香梦已远,心中的烦恼无人关心,传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暖风比作生命的复苏。
- 拟人:黄莺的叫声被赋予了“欲啭”之意,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和谐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纠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莺:黄莺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梅香:梅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 画屏:象征着隔离与内心的孤独。
- 宝枕:象征着梦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乍暖”表达了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 A. 夏天来临
- B. 春天初来
- C. 秋天渐近
- D. 冬天结束
-
诗人使用“宝枕”这一意象来表现什么情感?
- A. 财富
- B. 梦的远去
- C. 人际关系
- D. 孤独感
-
诗中提到的“画屏”象征着什么?
- A. 外界的喧嚣
- B. 内心的孤独
- C. 美好的记忆
-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B. 春天初来
- B. 梦的远去
- B. 内心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李端卿《谒金门》 vs 王维《鸟鸣涧》:
- 两首诗均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李端卿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美。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端卿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