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其一》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窗网黑。四面春寒无极。
绕树惊乌啼磔磔。泪花红纬湿。
换了罗衣无力。愁梦玉关消息。
密誓鸾篦君不忆。强寻明镜隙。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网格暗淡无光,四周的春天冷得没有尽头。
树旁的乌鸦被惊动,发出啼叫声,声音哀伤而断断续续。
泪水洒落在红纬的衣衫上,换下的罗衣无力承载我的愁苦。
愁苦的梦中,玉关的消息总是难以得知。
密密的誓言如鸾篦般,你是否已忘却?我强行在明镜的缝隙中寻觅你的身影。
注释:
- 窗网黑:窗户上的格子显得黑暗。
- 四面春寒无极:四周的春天冷得没有尽头。
- 磕磕:形容乌鸦的叫声断断续续,透出哀伤。
- 泪花红纬湿:泪水弄湿了红色的衣服。
- 换了罗衣无力:换下的衣裳显得无力,暗指心情沉重。
- 愁梦玉关消息:愁苦的梦中,难以得知远方的消息。
- 密誓鸾篦君不忆:对心上人的誓言是否已被遗忘。
- 强寻明镜隙:努力在镜子中寻找心上人的身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内心的矛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生活的多舛时代,情感上饱受困扰。诗中传达出对爱与思念的无奈,以及对春天的感伤,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焦虑。
诗歌鉴赏:
《谒金门 其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以“窗网黑”引入,描绘出一种阴暗的氛围,仿佛在暗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接着,四周的春寒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孤寂,这种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绕树惊乌啼磕磕”一句,通过乌鸦的啼叫,进一步暗示了生离死别中的悲伤。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敏感,也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泪水沾湿衣物的描写,直接而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深切怀念。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再一次将情感与环境结合,梦中的“玉关消息”暗示了对远方人事的渴望与无奈,而“密誓鸾篦君不忆”则是对爱情的深刻反思与自我怀疑。这种对爱与失落的纠缠,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刻,也引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多采用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爱情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细腻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网黑:窗户的格子被黑暗笼罩,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 四面春寒无极:春天的寒冷无处不在,反映了心境的冷清。
- 绕树惊乌啼磕磕:乌鸦的叫声带着忧伤,寓意着失去与悲伤。
- 泪花红纬湿:泪水打湿了红色的衣物,表达了对往事的依恋。
- 换了罗衣无力:新的衣服无法承载愁苦,暗示着对过去的无法释怀。
- 愁梦玉关消息:梦中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体现出对爱情的期待。
- 密誓鸾篦君不忆:对爱的誓言是否被遗忘的怀疑,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 强寻明镜隙:在镜子中努力寻找爱人的身影,暗示对爱情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泪花”比喻内心的痛苦与失落。
- 拟人:乌鸦的啼叫赋予其情感,使得孤独感更为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愁苦的情感为主线,探讨了爱情的失落与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个体在面临孤独时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网:象征着隔绝与孤独。
- 春寒:代表生命中的冷寂,暗示心境的阴郁。
- 乌鸦:常被视为不祥之鸟,象征着悲伤与失去。
- 泪花: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情感,象征着痛苦的记忆。
- 明镜:象征着自我反思与对逝去爱情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窗网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窗户的美丽
B. 内心的孤独
C. 自然的光明 -
“四面春寒无极”中的“春寒”主要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寂寞
C. 快乐 -
“密誓鸾篦君不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疑?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爱的誓言的被遗忘
C. 对亲情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谒金门 其一》和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朱祖谋的作品更偏向于深沉与忧伤,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柔美与婉约。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各自的情感表达与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