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山寺》

时间: 2025-01-27 04:00:07

山欲暝。

山半一声孤磬。

两两野猿攀绝磴。

寒潭落日净。

帘内老僧入定。

帘外松花满径。

古殿石灯金粟影。

心珠常自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山寺
作者: 董俞 〔清代〕
山欲暝。山半一声孤磬。两两野猿攀绝磴。寒潭落日净。帘内老僧入定。帘外松花满径。古殿石灯金粟影。心珠常自莹。

白话文翻译:

随着山色渐暗,半山腰传来一声孤独的钟声。两只野猿在陡峭的山崖上攀爬。寒潭中的落日映照得格外清澈。帘子里,老僧在静心打坐;帘外,松花满地生香。古老的殿宇里,石灯下金色的光影摇曳。我的心珠常在光辉中闪耀,不断自我净化。

注释:

  • 山欲暝:山色将暗,表示将近黄昏时分。
  • 孤磬:指孤独的钟声,象征宁静与孤寂。
  • 两两野猿:两只野猿,描绘自然中的生物,增添山林气息。
  • 寒潭落日净:寒潭中的落日,象征清澈、宁静的境界。
  • 老僧入定:老僧在打坐,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 松花满径:松花飘落,象征自然的美和宁静的环境。
  • 古殿石灯金粟影:古老殿宇中的石灯,发出的金色光影,表示光明与智慧。
  • 心珠常自莹:心中的明珠象征着内心的明亮与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俞,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清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多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董俞的《谒金门 山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寺的宁静与和谐。首句“山欲暝”便设定了诗的基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仿佛是在告别一天的喧嚣,迎来内心的沉静。接着,诗中描绘了野猿的攀爬、寒潭的清澈,以及老僧的入定,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幽之地。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松花满径”、“古殿石灯”等,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心境。诗的最后一句“心珠常自莹”将主题引向内心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明亮的追求。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欲暝”:山影渐暗,暗示黄昏的降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半一声孤磬”:孤独的钟声在山间回响,象征着寂静与思考。
    • “两两野猿攀绝磴”:野猿在陡峭的山崖攀爬,展现自然的生动与灵动。
    • “寒潭落日净”:落日映照在寒潭上,显得格外清澈,象征心灵的明净。
    • “帘内老僧入定”:老僧静心打坐,体现出修行的深邃与宁静。
    • “帘外松花满径”:松花飘落,增添了自然的美感,象征无忧无虑。
    • “古殿石灯金粟影”:古老殿宇中的石灯,发出金色光影,象征智慧的光辉。
    • “心珠常自莹”:心如明珠,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明珠,象征内心的纯净。
    • 拟人:钟声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传达出一种灵动的感觉。
    • 对仗:如“寒潭落日净”与“帘内老僧入定”,在意象上形成对比与呼应。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反思与自我提升。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伟岸与人心的宁静。
  • 孤磬: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沉静。
  • 野猿: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寒潭:象征清澈与宁静的内心世界。
  • 老僧:代表修行与智慧的象征。
  • 松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轻松自在。
  • 古殿石灯:象征智慧与历史的积淀。
  • 心珠:象征内心的明亮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欲暝”指的是: A. 山色明亮
    B. 山色渐暗
    C. 山色鲜艳
    D. 山色平静

  2. “孤磬”象征着: A. 热闹
    B. 孤独
    C. 快乐
    D. 怀念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C. 对历史的回忆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与董俞的《谒金门 山寺》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孤寂感。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其狂放的个性与壮丽的景色形成对比,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董俞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