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吉城》
时间: 2025-01-27 05:04:27意思解释
过安吉城
原文展示:
一年两到吴兴郡,
梦想往时云锦乡。
败堞颓垣尚围绕,
雕梁画楝总凄凉。
萧萧适际风寒候,
黯黯全无山水光。
日暮楼头鸣鼓角,
声声悲壮断人肠。
白话文翻译:
每年我两次来到吴兴郡,
心中向往着曾经的美好时光。
残破的城墙和垮塌的房屋依然环绕,
精美的雕梁画栋愈加显得凄凉。
秋风萧瑟,寒意袭来,
四周的山水景色都显得暗淡无光。
黄昏时分,楼头传来鼓角声,
那声声悲壮的乐曲令人心如刀绞。
注释:
- 吴兴郡:古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
- 云锦乡:指的是美好的往昔生活,云锦是指华美的丝织品,象征繁华和美丽。
- 败堞:指破败的城墙。
- 颓垣:指倒塌的围墙。
- 雕梁画楣:指精美的建筑装饰,通常用来形容富丽堂皇的房屋。
- 适际:正值,适逢。
- 黯黯:暗淡,形容无光彩。
- 鸣鼓角:指吹响号角,通常用于战斗或集结信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兴郡,历史上曾为重要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足迹。云锦乡则象征着繁华与美好,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风格婉约细腻。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可能在游历间感受到故乡的变化与自身的孤独,因而在此诗中表达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
诗歌鉴赏:
《过安吉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破落的城镇,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诗的开头便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反复的到访仿佛是对故乡深切的眷恋。而对比的手法在诗中十分明显,过去的“云锦乡”与现在的“败堞颓垣”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美好与凋零之间的巨大反差。
诗中“萧萧适际风寒候,黯黯全无山水光”句子,描绘了秋风中的冷清,给人一种深深的寂寞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光彩。最后一联“日暮楼头鸣鼓角”,更是将这种悲凉推向高潮,鼓角声声带着悲壮,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愤慨与心痛。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景物与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年两到吴兴郡:每年两次来到这个地方,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梦想往时云锦乡:心中向往着曾经的繁华美好。
- 败堞颓垣尚围绕:周围依旧是破败的城墙。
- 雕梁画楣总凄凉:华丽的建筑如今显得凄凉。
- 萧萧适际风寒候:秋风萧瑟,正是寒冷的季节。
- 黯黯全无山水光:四周的山水景色暗淡无光。
- 日暮楼头鸣鼓角:黄昏时分,楼头传来鼓声。
- 声声悲壮断人肠:那悲壮的声音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往昔的繁华与现实的凋零。
- 拟人:通过“鸣鼓角”描绘出声音的情感,使得鼓声似乎有了生命。
- 比喻:用“云锦乡”比喻美好的回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悲惨处境的无奈,情感浓烈,发人深思。
意象分析:
- 吴兴郡:象征着故乡与文化根源。
- 云锦乡:代表美好、繁华的过往。
- 败堞颓垣:体现了时间无情的摧残。
- 雕梁画楣: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现状的悲凉。
- 风寒:象征着孤独与无情的岁月。
- 日暮: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锦乡”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往昔
B. 现代城市
C. 战争的破坏
D. 自然景色 -
“日暮楼头鸣鼓角”中的“鸣”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比
D.夸张 -
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与快乐
B. 失落与怀念
C. 争斗与胜利
D. 宁静与安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而《过安吉城》则更加突出个人情感的流露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