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有远役呈野渡》
时间: 2025-02-04 17:2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集相期在后旬,料应主席不寒盟。
方思北陆催行色,又为东南问客程。
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
姑苏城外春光老,还许同舟载友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约定在清明前一起出游的情景。月亮将要在下旬聚集,想必主席不会冷落我们的约定。我心中思念北方的春色,想要催促行程;又为东南的友人询问行程。我想驾舟随风而去,畅游在芳草间,待绿荫成荫时再传杯共饮。姑苏城外的春光已经渐渐老去,希望还能和朋友同舟共载,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 月集:指月亮聚集,表示约定在月圆之时出行。
- 主席:这里应指代约定的朋友或主办方。
- 北陆:指北方的陆地,代表春天的色彩与景象。
- 东南:指东南方,可能是指友人的居住地。
- 鼓楫:划船的动作,表示出行的准备。
- 芳草:春天盛开的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阴:指树木繁茂的阴影,象征夏日的凉爽与舒适。
- 姑苏城:指苏州,诗中的地名,代表着美丽的春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值清明前夕,诗人希望与友人共赴春游,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以月亮聚集作为引子,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约定,营造出一种期待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思绪从北方的春色转向东南的友人,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春游的期待。在“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中,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出游的兴致以及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姑苏城外春光老”,则带有一丝感伤,春光易逝,让人倍感珍惜。整首诗情景交融,友谊与自然景色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集相期在后旬:诗人以月亮聚集作为时间的标志,表达期待。
- 料应主席不寒盟:意指希望朋友不会忘记这个约定,显示对友情的珍重。
- 方思北陆催行色:思念北方的春色,暗示对春天的渴望。
- 又为东南问客程:关心东南的友人行程,体现友情的温暖。
- 鼓楫欲随芳草去:想要划船出游,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 传杯须待绿阴成:传杯共饮需等到绿荫成荫,象征着时光的珍贵。
- 姑苏城外春光老:感叹春光的流逝,表现出对时间的惋惜。
- 还许同舟载友生:希望与朋友同舟共载,体现友谊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与友谊相联系,形象生动。
- 对仗:如“鼓楫”与“传杯”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友谊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时间、约定与团聚。
- 春光: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芳草:象征青春与生机。
- 绿阴:暗示舒适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集”是指什么? A. 月亮的聚集
B. 月亮的消失
C. 月亮的变化
D. 月亮的升起 -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A. 冷漠
B. 无所谓
C. 渴望与珍惜
D. 失望 -
“姑苏城外春光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惋惜
D. 满足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 《山中杂诗》 by 王维:描绘自然与友情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本诗相比,均描写春天,但前者更具悲壮情怀,而后者则强调友情与欣赏自然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