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3:07: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霜气老平芜,寒楚苍苍烟月孤。
水薄平霞连画角,风高枯柳散城乌。
髦头隐见占三塞,雁翅飘零动五湖。
为有荒愁消不得,明镫午夜独虬须。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霜气让平原显得苍老,寒冷的楚地在烟雾和孤月中显得更加苍茫。
水面薄薄的平霞映照着画舫的号角,狂风吹拂下枯柳散落在城市的阴影中。
发髻高高束起的女子隐约可见于三塞,雁群的翅膀飘零在五湖之间。
因为心中的荒凉与忧愁无法消散,明亮的灯下我在午夜独自品味这份孤独。
注释:
- 霜气:指秋冬时节的寒霜,象征着凋零与衰败。
- 平芜:广阔而平坦的田野,表示秋季的荒凉。
- 寒楚:指寒冷的楚地,楚地在古代指的是今湖北一带,常用来象征凄凉。
- 平霞:指水面上的霞光,形容清晨或傍晚的宁静美景。
- 画角:古代乐器,常在宴会或节庆中使用,象征欢愉与热闹。
- 髦头:指女子的发髻,表现出女性的形象。
- 三塞:指古代的边塞,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明镫:明亮的灯,象征着孤独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雯,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法。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末,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孤独情绪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描绘了江南秋霜的景象,霜气弥漫在广袤的平原上,映衬出苍凉的气息。紧接着,水面上的薄霞与乐器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欢愉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孤寂。诗人用“髦头隐见占三塞”的描写,让人联想到边塞的女子,隐喻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最后两句,诗人直言心中的忧愁无处可消散,午夜的明灯下,孤独的心境愈发显现。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的孤独情怀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霜气老平芜:描绘江南的秋霜景象,给人以苍老、荒凉之感。
- 寒楚苍苍烟月孤:寒冷的楚地在烟雾和孤月的映衬下更加显得寂寥。
- 水薄平霞连画角:水面薄薄的霞光与乐器的声音形成对比,代表着欢愉的背后蕴含的孤独。
- 风高枯柳散城乌:狂风吹动枯柳,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城市的阴郁。
- 髦头隐见占三塞:描绘一个发髻高高束起的女子,暗示思念之情。
- 雁翅飘零动五湖:雁群飞翔的身影映衬着秋天的孤独。
- 为有荒愁消不得:诗人直言心中的忧愁无法消散。
- 明镫午夜独虬须:在明亮的灯下,诗人独自感受着孤独的滋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薄平霞连画角,风高枯柳散城乌”,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类情感,使得景物与心境的交融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平芜:代表广袤的荒凉与孤独感。
- 烟月:象征凄美与孤独的情怀。
- 枯柳:象征生命的枯竭与凋零。
- 明镫:暗示孤独的夜晚与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楚苍苍烟月孤”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热闹的节庆
- B. 凄凉的秋景
- C. 春天的花开
-
“明镫午夜独虬须”中“明镫”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希望
-
诗中提到的“雁翅飘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孤独的情感,但更多聚焦于思乡之情。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念,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