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舟次灵岩山》

时间: 2025-04-27 07:22:22

飞雨湿回塘,中林蔼凄爽。

高台兰叶稀,玉砌青苔上。

仿佛歌吹音,徘徊更兴想。

芳趺长石华,鸣榔动清响。

女萝何婵娟,烟虹竟来往。

香芜草径深,琴没离思鞅。

蟪蛄则已鸣,云窦初未朗。

辍棹晒层阿,怀抱深俯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雨湿回塘,中林蔼凄爽。
高台兰叶稀,玉砌青苔上。
仿佛歌吹音,徘徊更兴想。
芳趺长石华,鸣榔动清响。
女萝何婵娟,烟虹竟来往。
香芜草径深,琴没离思鞅。
蟪蛄则已鸣,云窦初未朗。
辍棹晒层阿,怀抱深俯仰。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回塘被雨水浸湿,树林中显得格外幽静而清爽。高处的台上,兰草稀疏,青苔覆盖在玉石的台阶上。仿佛听到了悠扬的歌声,徘徊在心头,勾起了更多的思绪。芳香的花朵在石头上绽放,轻声的乐器声在耳边响起。女萝(常春藤)多么妩媚动人,烟雾与彩虹在此交错而过。香草的小径深邃而宁静,琴声也在思绪中沉没。蟪蛄已经开始鸣叫,云层尚未完全放晴。停下船桨,晒晒层叠的岸边,心中怀抱着深邃的思考,仰望着天空。

注释

  • 飞雨:细雨纷飞。
  • 回塘:指回流的水塘。
  • :形容气候温和、舒适。
  • 兰叶:兰花的叶子,暗示清幽雅致的环境。
  • 玉砌:用玉石砌成的,形容台阶的精美。
  • 芳趺:芬芳的花朵。
  • 鸣榔:可能指乐器的声音,或形容清脆的声响。
  • 女萝:常春藤,象征柔美和生命力。
  • 香芜:香草,暗指自然的芬芳。
  • 蟪蛄:一种昆虫,常用于描绘秋天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擅长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次雨中游览灵岩山的经历,诗人通过描绘雨中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体现了清幽的意境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雨中舟次灵岩山》是一首极富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灵岩山,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惬意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飞雨湿回塘”展现了细雨的滋润,接着通过“中林蔼凄爽”描绘出树林的清新,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在高台上,稀疏的兰叶与青苔的搭配,暗示了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的和谐。“仿佛歌吹音,徘徊更兴想”,此句让人联想到音乐的美妙,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灵感与思绪的交融。随着诗的推进,女萝的妩媚与香草的小径更是将自然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更有对内心情感的探索。通过“琴没离思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与追忆,而“蟪蛄则已鸣,云窦初未朗”则表明了时光的流逝与心中惆怅的情感交织。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雨中灵岩山的自然美景,更通过细腻的感受和情感的倾诉,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雨湿回塘:用“飞雨”描绘了雨下得细腻,湿润了水塘,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2. 中林蔼凄爽:树林中因雨而显得清新、凉爽,给人舒适之感。
  3. 高台兰叶稀:高处的台阶上兰叶生长稀疏,暗示环境的清幽。
  4. 玉砌青苔上:形容玉石台阶上覆盖着青苔,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5. 仿佛歌吹音:恍若听见音乐声,诗人联结自然与音乐,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6. 徘徊更兴想:这种音乐引发了更多的思绪与情感。
  7. 芳趺长石华:描述花朵在石头上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8. 鸣榔动清响:乐器的声音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9. 女萝何婵娟:女萝的婀娜多姿,象征着生命的灵动。
  10. 烟虹竟来往:烟雾与彩虹交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光景。
  11. 香芜草径深:小径被香草覆盖,处于自然深处。
  12. 琴没离思鞅:琴声消失在思绪中,展现了思念的情感。
  13. 蟪蛄则已鸣:蟪蛄的鸣叫是自然的节奏,暗示时间的流逝。
  14. 云窦初未朗:云层尚未完全散去,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感觉。
  15. 辍棹晒层阿:停下桨,在岸边晒太阳,表现出恬淡的生活。
  16. 怀抱深俯仰:思考生命的深刻,抬头仰望天空,心中充满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仿佛歌吹音”将自然声音比作音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女萝的描写赋予了植物以生命与情感,让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香芜草径深,琴没离思鞅”,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雨中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深处思绪的探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兰叶、青苔:象征着清幽与自然的生机。
  • 女萝:象征着生命的柔美和顽强。
  • 蟪蛄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A. 细雨中的灵岩山
    B. 陽光明媚的海滩
    C. 冰雪覆盖的森林

  2. “女萝何婵娟”中的女萝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柔美
    B. 时光的流逝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李雯则更注重细腻与情感的内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