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雨千家怨滞阴,俄惊新照动高林。
江龙趋洞收残力,海鹤盘空堕远音。
烟薄松筠山色近,窗寒钟鼓月明深。
来晨骑马招朋辈,把酒登高弄玉琴。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让千家万户都对阴沉的天气感到愤怨,突然间,阳光照射下来,惊动了高耸的树林。江中的龙舟急速驶入洞口,收起了残余的力量;海中的鹤在空中盘旋,传来了远方的音响。薄雾缭绕,松树与竹林的山色显得愈发近了,窗外寒冷,钟声与鼓声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深远。明晨我骑马招呼朋友们,一起把酒登高,弹奏玉琴。
注释:
- 怨滞阴:怨恨阴沉的天气,指的是因长时间阴雨而产生的怨气。
- 俄惊新照:突然被新阳光惊醒,形容阳光突然照射过来。
- 江龙、海鹤:分别指江中的船和海中的鸟,象征着水面上的生动景象。
- 烟薄松筠:薄雾笼罩下的松树和竹林,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景象。
- 弄玉琴:指弹奏玉琴,表达了高雅的文人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孔晖,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流传于后世,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喜晴》作于连绵雨季之后,表达了诗人对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渴望与喜悦,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阴雨天气中的苦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喜晴》是一首表达喜悦心情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从阴雨绵绵的环境转向阳光明媚的景色,极富画面感。开篇提到“久雨千家怨滞阴”,即描绘了阴雨天气对人们的影响,反映了人们的烦闷与无奈。而“俄惊新照动高林”则是转折之笔,突显出天气的转变,阳光照耀下的树林生机勃勃,带来希望与生机。接着,诗人用“江龙趋洞收残力,海鹤盘空堕远音”描绘出江海之间的生动景象,传达出一种动感与活力。
接下来的“烟薄松筠山色近”描绘了晨雾弥漫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又清新的氛围。最后,诗人邀请朋友骑马登高,把酒畅饮,弹奏玉琴,这不仅表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传达了朋友相聚的欢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染力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雨千家怨滞阴:表达了因长时间降雨使得人们心生怨恨,暗示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俄惊新照动高林:阳光突然照射下来,树林随之生动起来,描绘了天气转好的美好瞬间。
- 江龙趋洞收残力:江面的船只急速驶入洞口,象征着重新出发的力量。
- 海鹤盘空堕远音:海中的鹤在空中飞翔,带来遥远的声音,强调了生机与自由。
- 烟薄松筠山色近:描绘了晨雾笼罩下的山色,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窗寒钟鼓月明深:窗外寒冷,钟声与鼓声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远,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来晨骑马招朋辈:诗人期待晨间骑马召唤朋友,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把酒登高弄玉琴: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情谊的欢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面上的船比作“江龙”,生动形象。
- 拟人:阳光“惊动”高林,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江龙趋洞”和“海鹤盘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天气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困扰与忧愁。
- 阳光:象征希望与快乐。
- 江龙、海鹤:象征自由与生机。
- 松筠: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玉琴:象征高雅的文人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久雨千家怨滞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怨恨
- C. 期待
- D. 疲惫
- “把酒登高弄玉琴”中的“弄玉琴”指的是什么?
- A. 弹奏乐器
- B. 饮酒
- C. 远足
- D. 观景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 A. 描绘景色
- B. 使用比喻
- C. 列举事物
- D. 直接叙述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王维)与《喜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前者更多表现山水的宁静与秋天的萧瑟,后者则突出阳光明媚与生机勃勃的景象。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显得更加深沉,而后者则充满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