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2-04 15:40:04

满地残红惊不见,晓风吹上石榴枝。

仙馆无人春寂寂,一林红日鍊樱丹。

晓来多谢梁间燕,尽把春愁举似人。

山翁何事冲寒往,知有梅花在隔溪。

归路夕阳收,山翠染襟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地残红惊不见,晓风吹上石榴枝。
仙馆无人春寂寂,一林红日鍊樱丹。
晓来多谢梁间燕,尽把春愁举似人。
山翁何事冲寒往,知有梅花在隔溪。
归路夕阳收,山翠染襟袖。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残花让人惊异地看不见,清晨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石榴树枝。
仙境般的馆舍里无人来访,春天显得寂静无声,
一片林中的红日像炼出的樱桃般鲜艳。
清晨来临,感谢梁间的燕子,它们将我心中的春愁如同人般高高举起。
山中老翁为何在寒冷中出行,知道隔着溪水有梅花盛开。
归家的路上,夕阳渐渐收起,山的翠色染上了我的衣襟和袖口。

注释

  • 残红:指的是落下的花瓣,形容花已凋谢。
  • 晓风:清晨的风。
  • 仙馆: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寓意清幽的环境。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常与离别、孤独有关。
  • 山翁:指的是山中的老者,通常代表隐士或追求自然的人。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在寒冬中开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光,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面临个人生活的困扰,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同时,诗中有隐士的意象,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满地残红”与“晓风”展现了春天的无常和脆弱,花瓣的凋零与清晨的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仙馆无人春寂寂”表现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静谧和孤独感,仿佛在这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一种失落。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晓来多谢梁间燕”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恩,燕子带来的春意让诗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尽管有春愁的困扰,但老翁与梅花的意象则暗示着坚韧与不屈,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地残红惊不见:意在描绘春天花瓣凋落,满地的花瓣让人感到惊异,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流逝。
  2. 晓风吹上石榴枝:清晨的微风轻拂石榴树,既描绘了春日的生机,又暗示了期待与希望。
  3. 仙馆无人春寂寂: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寂静,仙馆无人,春天却显得无比寂寞。
  4. 一林红日鍊樱丹:象征着希望和美好,早晨的阳光照耀着一片红艳的樱花,鲜艳夺目。
  5. 晓来多谢梁间燕:燕子带来的春意让诗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恩。
  6. 尽把春愁举似人:春愁被如人般高举,表现出一种心情的沉重与无奈。
  7. 山翁何事冲寒往:提问的方式引出思考,老者为何在寒冷中出行,与梅花的生长形成对比。
  8. 知有梅花在隔溪:梅花的存在暗示着希望与坚韧,虽隔溪水却不失其美。
  9. 归路夕阳收:归家的路上,夕阳渐渐西沉,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思考。
  10. 山翠染襟袖:山的翠色映染着诗人的衣襟,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愁举似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如“晓来多谢梁间燕”,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在自然中寻找安慰和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红: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逝去,带来惆怅之感。
  • 晓风:代表新生和希望,也有温柔的意味。
  • 仙馆:象征理想的生活空间,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梅花:象征坚韧、纯洁与希望,暗示在困境中仍能看到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地残红”指的是什么?

    • A. 没有花
    • B. 凋谢的花瓣
    • C. 开花的树木
  2. “晓风”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冷风
    • B. 春天的温暖
    • C. 秋天的凉意
  3. “山翁何事冲寒往”中“山翁”指的是?

    • A. 山中的年轻人
    • B. 隐士或追求自然的人
    • C. 旅行者

答案

  1. B. 凋谢的花瓣
  2. B. 春天的温暖
  3. B. 隐士或追求自然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光的《句》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通过景物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哲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赋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