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院》

时间: 2025-02-04 15:32:17

参遍曹溪众所钦,玄堂虚寂砌虫吟。

定回瞑目谁相顾,好鸟衔花下翠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峰院
林嗣复 〔宋代〕
参遍曹溪众所钦,
玄堂虚寂砌虫吟。
定回瞑目谁相顾,
好鸟衔花下翠林。

白话文翻译:

在曹溪的寺院中我游历过,
那里的人们都非常敬仰。
在寂静的玄堂中,我静坐倾听虫鸣,
定神闭目时,谁会来关心我呢?
美丽的鸟儿叼着花朵,飞翔在翠绿的树林下。

注释:

  • 参遍:游历,参观。
  • 曹溪:指的是曹溪寺,著名的禅宗圣地,通常被认为是禅宗的发源地。
  • 玄堂:寺院中的一个宁静的殿堂。
  • 虚寂:形容环境的宁静空旷。
  • 砌虫吟:石阶上虫鸣,形容环境的幽静。
  • 定回瞑目:静心闭目,形容在冥想状态中。
  • 好鸟衔花:指美丽的鸟儿叼着花朵,描绘自然的美。

典故解析:

  • 曹溪:曹溪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 好鸟衔花:在古诗中,鸟与花常用来象征自然之美,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嗣复,字君复,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林嗣复游历曹溪寺时,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中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峰院》诗中,林嗣复通过对曹溪寺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的前两句以“参遍曹溪”开头,引入了对名山大川的敬仰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哲学的探索。接着“玄堂虚寂砌虫吟”,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的空间,虫鸣声在这宁静之中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后两句则通过“定回瞑目谁相顾”表达了诗人在冥想中的孤独和对他人的思考。最后一句“好鸟衔花下翠林”,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唤起读者的视觉想象,传达出一种和谐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与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参遍曹溪众所钦”:游历了曹溪,倍受敬仰。
    • “玄堂虚寂砌虫吟”:在安静的玄堂听见虫鸣,环境清幽。
    • “定回瞑目谁相顾”:闭目静思,感到孤独,似乎无人关心。
    • “好鸟衔花下翠林”:美丽的鸟儿在翠绿的树林中飞翔,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参遍”与“衔花”,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虫鸣似乎在低声吟唱,使得自然更具人性化。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意象分析:

  • 曹溪:象征着佛教的传承与人文精神。
  • 虫鸣:代表着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 好鸟:寓意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参遍曹溪”中“参”的意思是: A. 参加
    B. 游历
    C. 讨论
    D. 参照

  2. 诗中提到的“好鸟衔花”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孤独
    B. 自然的和谐美
    C. 禅宗文化
    D. 人生哲理

  3. 诗人通过“定回瞑目谁相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考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心境,展现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离愁别绪,与《西峰院》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嗣复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