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家少妇
崔颢 〔唐代〕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王家少妇,她在十五岁时嫁给了王昌,走进了装饰华丽的厅堂。她自以为年纪最小,常常依靠丈夫来抬举自己。她喜欢在溪边跳舞,怜惜夜晚的悠长,闲暇时与朋友们一起斗草,日子过得悠闲却又不成妆容。
注释:
- 盈盈: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婀娜。
-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 自矜:自以为,骄傲地认为。
- 倚婿为郎:依靠丈夫来抬举自己。
- 前谿绿:前面的小溪水绿,指自然景色。
- 子夜长:夜晚时间悠长,暗示夜色的美好。
- 斗百草:与人斗草,古时一种游艺活动,意为打发时间。
典故解析:
王家少妇的形象可视为古代女子的典型,体现了唐代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诗中提到的“斗百草”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玩的游戏,显示出诗人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颢,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崔颢的年轻时期,描写了唐代女性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
诗歌鉴赏:
《王家少妇》是一首描绘年轻少妇日常生活的诗,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诗的前两句“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中,少妇的嫁娶与美丽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她的青春与生活的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表达了少妇内心的自卑与对婚姻的依赖。她虽然身处美丽的环境,但心中难免对自身年龄的焦虑。
后半部分中,少妇通过“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的描写,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尤其是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然而,“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则流露出一种无奈,表明她的日子虽然悠闲,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我形象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深刻揭示了少妇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唐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复杂处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少妇在十五岁时嫁给王昌,步入华美的厅堂,暗示了她的年轻与美丽。
-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她自以为年纪小,依靠丈夫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反映出她对婚姻的依赖。
-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她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舞蹈、歌唱,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闲暇时与朋友斗草,虽然生活悠闲,但却无心打扮,暗示了她的无奈与对生活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展现出诗的韵律美。
- 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少妇的生活描绘,反映了年轻女性在婚后生活中的美丽与困惑,揭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意象分析:
- “画堂”:象征着美丽的生活环境,但也是一种束缚。
- “前谿绿”: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百草”: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单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家少妇在多少岁时嫁给王昌?
- A. 十岁
- B. 十五岁
- C. 二十岁
-
诗中提到的“斗百草”是指什么?
- A. 打牌
- B. 斗草
- C. 斗歌
-
诗中少妇对生活的感受是?
- A. 幸福
- B. 无奈
- C.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崔颢的《王家少妇》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寺》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与婚姻生活,而后者则更多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孤独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营造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崔颢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