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寿金黄州)》
时间: 2025-04-28 13:5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寿金黄州)
作者: 汪莘 〔宋代〕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
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
须知道,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
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
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从云梦山南来,岷山东会,眼前望去楼前的天水苍茫的景象。黄州的太守在这片万里金汤之地治理政事。淮水上的烟尘刚刚平息,乡村的耕作和捕鱼依然安宁。想当年,身披纶巾,手持羽扇的人,不仅仅是周瑜一位英雄。今天,我遥想当年雪消的赤壁,春天的黄冈美景。新翻的杨柳轻轻拂动,细致如丝的乐声响起。竹子外的一枝花更为娇美,回首那清澈的池塘。看看天边的凤诏,归来侍奉那穿着赭色袍子的君主。
注释:
- 云梦:指云梦泽,位于湖北,古时为水乡。
- 岷嶓:岷山与嶓冢,指的是地理位置。
- 金汤:比喻治安良好的地方。
- 纶巾羽扇:指文人雅士的装束形象,典出周瑜。
- 赤壁:指赤壁之战,历史典故,涉及三国时期的战争。
- 赭袍:指皇帝的衣袍,象征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莘,字仲明,号南田,宋代诗人,生于浙江,其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是汪莘在黄州担任太守期间所作,表达了对黄州美丽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思,同时也寄托了对治理地方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满庭芳(寿金黄州)》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历史感的词作。开篇以“云梦南来,岷嶓东会”引入,自然景色与历史背景交织,展现出黄州的苍茫与壮丽。词中提到的“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突显了治理地方的使命感与理想。
词作后半部分,通过对“周郎”的提及,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引出对自己作为太守的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的时候,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的生动感。同时,结尾“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更是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身份的自省,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
描绘出黄州的自然风光,给人苍茫辽阔的感觉。 -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
表达了太守的志向与责任感,治理效果显著。 -
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
反映了地方安定,民众安居乐业。 -
须知道,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
引用历史人物,强调自身的责任与理想。 -
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
回忆历史,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思考与春天生机的渴望。 -
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
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 -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通过美丽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结尾的自我审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汤”比喻地方治理的好。
- 对仗:诸多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交织,形成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对故地的眷恋、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梦: 象征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 黄州: 代表着治理与安宁。
- 纶巾羽扇: 表达文人风范与理想。
- 春动黄冈: 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汪莘
D) 陶渊明 -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中的“金汤”比喻什么?
A) 美味的汤
B) 安全的地方
C) 富裕的地方
D) 豪华的建筑 -
词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周瑜
B) 周杰伦
C) 周邦彦
D) 周恩来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对比汪莘与苏轼的词作,都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但汪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苏轼则有更多的哲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汪莘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