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白话文翻译:
雪压在竹枝上,使它低垂,尽管如此,它并没有沾染泥土。等到阳光照耀的一天,它依然可以与天空平齐。
注释:
字词注释:
- 雪:指冬季降雪,象征严寒。
- 压:指重压,形容雪的沉重。
- 枝头:竹子的枝桠部分。
- 低:指竹子因雪的重量而低垂。
- 着泥:沾上泥土,表示污浊。
- 一朝:指某一天。
- 红日: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
- 出:指升起,显现。
- 依旧:仍然、照旧。
- 齐:平齐、高度相同。
典故解析: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不屈和坚韧。即使在困境中(如被雪压),竹子依旧保持其气节,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从平民起家,历经艰苦,最终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风格朴实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咏竹》创作于朱元璋早期执政时期,正值明朝建立之际,国家需要重建,社会动荡不安。竹子的坚韧和高洁象征着他对国家复兴的希望与信心。
诗歌鉴赏:
《咏竹》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推崇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在严冬中被雪压低的情景,体现出外界环境的恶劣和艰难。然而,尽管竹子被压得低垂,它依然不沾泥土,显示出它的高洁和不屈。后两句则转至光明,描绘阳光普照之时,竹子依旧能与天空平齐,象征着希望与重生。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困境的深刻感悟,也包含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压枝头低:描绘严冬中,竹子因雪重而低垂,象征外界压力。
- 虽低不着泥:尽管低垂,竹子始终保持清白,不沾污泥,体现高洁的品格。
- 一朝红日出:暗示阳光的到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 依旧与天齐:阳光照耀后,竹子恢复挺拔,与天平齐,表达了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拟人:竹子似乎有意志,能在艰难中保持清白。
- 对仗:前后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坚韧与希望的主题,竹子在逆境中保持高洁,象征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困境与压力。
- 竹:象征高洁、不屈和坚韧。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子在雪压下的状态如何? A. 低垂 B. 直立 C. 破碎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厌恶 B. 逆境中的坚韧与希望 C. 竹子的生长过程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by 郑板桥:同样以竹子为题材,表达坚韧的精神。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坚韧的情感,展现不同意象下的相似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朱元璋与明朝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