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孝廉之京》

时间: 2025-04-28 04:16:06

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

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

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

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孝廉之京
刘师邵 〔明代〕
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
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
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
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

白话文翻译:

离别时我知道并不远,心中感情也因此感到伤感。
树木指引着你前往京城的道路,海鸥跟随着从港口驶出的船只。
出发时正值秋雨纷飞,归来的梦境在晨霜之前。
亲朋好友若是相问,仍旧处于卑微的生活中,如同往年一般。

注释:

  • 别离:离别。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伤感。
  • 树引:树木引导,指路。
  • :海鸥,象征自由与远行。
  • 浦船:在海港停靠的船。
  • 卑栖:处于卑微的生活状态,指志向不高。
  • 往年:过去的岁月。

典故解析:

  • 此诗表达了送别朋友的情感,包含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过去的怀念。古代文人常以亲友送别作为主题,表达情感绵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师邵,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离别场景与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许。首联“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强调了即使离得不远,情感依旧绵长,令人感伤。接着通过“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描绘了送别的自然景象,树木和海鸥象征着旅途的引导与自由,显示出友人前往京城的壮志。这一自然意象的运用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生动。

在“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中,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秋雨与归来的梦境,渲染了情感的对比与岁月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旧时光的怀念。“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则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即使身处不同的境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然如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淡然态度,整体上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别离知不远”:离别的距离并不遥远,情感却如绳索般紧绷。
    • “情至亦潸然”:情感到达时,眼泪不自觉流下。
    • “树引投京路”:树木仿佛在指引着去往京城的道路。
    • “鸥随出浦船”:海鸥跟随着从海港起航的船只,象征追随梦想。
    • “去程秋雨里”:离开的路上正值秋雨,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归梦晓霜前”:梦境中回归的情景如同晨霜之前的朦胧。
    • “亲旧如相问”:如果亲友问起我,仍旧保持着往年的样子。
    • “卑栖似往年”:生活依然卑微,与往年无异。
  • 修辞手法

    • 比喻:树木与海鸥的描写比喻了旅途的引导与自由。
    • 拟人:树木似乎在引导,增强了送别的情感。
    • 对仗:如“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反思。离别虽痛,但友谊的纽带依旧存在,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与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指引与希望。
  • :代表自由与远行的勇气。
  • 秋雨:带来离愁别恨的氛围。
  •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清晨的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指引
      • C. 亲情
    2.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旅行的自由?
      • A. 树
      • B. 鸥
      • C. 秋雨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讲述送别,但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与景物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感慨,情感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