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孝廉》

时间: 2025-01-25 23:00:30

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

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

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

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孝廉
刘师邵 〔明代〕
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
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
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
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虽然离得不远,但感情依然深厚,令人潸然泪下。树木引导着去京城的路,海鸥陪伴着出水的船只。离开的路上正值秋雨绵绵,归来的梦则在清晨的霜寒中浮现。即使亲友相问,依旧如往年般谦卑低调。

注释:

  • 别离:离别,分别。
  • 潸然:指流泪的样子,形容感情深厚。
  • 树引:树木引导,暗示道路。
  • 鸥随:海鸥跟随,描绘出行的场景。
  • 去程:离开的路途。
  • 归梦:返回时的梦境。
  • 卑栖:谦卑生活,指与人相交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师邵(约公元1510年-约公元1580年),字子华,号西崖,明代诗人,出生于福建。他以诗词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写送别之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张孝廉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明代,士人之间的友情尤为珍贵,离别的场合常常伴随诗词的吟唱,以表达情感。

诗歌鉴赏:

《送张孝廉》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深情。开头“别离知不远,情至亦潸然”,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分别的心情,虽离得不远,但情感的深度却使人感到伤感。接着的“树引投京路,鸥随出浦船”,描绘了旅途的情景,树木和海鸥与离别的氛围交织,生动展现了离去的场景。

“去程秋雨里,归梦晓霜前”,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衬情感,秋雨代表了离别的惆怅,而晓霜则象征着归来的渴望。最后两句“亲旧如相问,卑栖似往年”不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谦卑的品格,似乎在告诫人们无论身处何地,友谊与情感始终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细腻,既有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刘师邵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离知不远:离别的距离虽然不远,但情感却显得遥远。
  2. 情至亦潸然:情感深厚,令人不禁流下泪来。
  3. 树引投京路:树木引导着去往京城的道路,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4. 鸥随出浦船:海鸥随船而行,描绘出行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5. 去程秋雨里:离去的路上正值秋雨,渲染了离别的凄凉。
  6. 归梦晓霜前:归来的梦在清晨的霜寒中显现,表达了对归来的期盼。
  7. 亲旧如相问:即使亲友相问,依旧如往年般的亲密。
  8. 卑栖似往年:生活谦卑,如同往年一样,展现了诗人的谦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现象(如秋雨、晓霜)来比喻离别的情感。
  • 拟人:将树木和海鸥赋予了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士人之间珍贵的友谊。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离别的愁苦与归来的期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指引与希望。
  • :象征着自由与陪伴。
  • 秋雨: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 晓霜:象征着清晨的希望与归来的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情至亦潸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平静
  2. “树引投京路”中的“树”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朋友
    • C. 指引
  3. 诗人在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轻松愉快
    • B. 依依不舍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愁苦
  2. C. 指引
  3. B. 依依不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张孝廉》同样探讨离别的主题,但《送别》更突出离别的悲伤,而《送张孝廉》则兼具对友谊的珍惜与期盼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刘师邵研究》
  •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