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陈仲弘副总理过上海博物馆观画,因约畅谭,赋此纪之》
时间: 2025-01-27 04:3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陈仲弘副总理过上海博物馆观画,因约畅谭,赋此纪之
作者: 龙榆生
染柳烟浓,胎花雨细,开帘觉道寒轻。
元戎小驻,雅兴寄丹青。
话到石湖佳致,曾游处指点分明。
湖堤路,波光云影,长记画中行。
怡情。从所好,牙签玉轴,堆案纵横。
看清湘雪个,腕底春生。
入眼禽鱼蔬果,田园兴同乐升平。
尧章老,暗香徐度,回首听吹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人与自然的和谐。柳树烟雾缭绕,细雨如丝,打开窗帘感到一阵轻寒。元戎小驻的雅兴寄托于丹青之中,谈话中提到石湖的美好,曾经游览过的地方指点得清楚明了。湖边的小路上,波光粼粼,云影浮动,让我长久记得自己在画中游历的情景。此时心情愉悦,随意欣赏着案上的字画,五颜六色的物品堆成一堆。看那湘江雪,似乎在我手腕下绽放。眼前的禽鱼蔬果,田园生活让人心情愉快、安宁。老尧章似乎在暗香中缓缓而来,回首间听见吹笙的声音。
注释:
- 染柳:指的是春天柳树上的嫩芽和烟雾缭绕的景象。
- 胎花雨细:形容细雨如丝,如同花瓣轻轻摇曳。
- 元戎:古代指将领,这里用作比喻,表示文人雅士。
- 石湖:指的是风景如画的湖泊,具体指代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
- 牙签玉轴:形容精致的文房四宝,传达出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 尧章: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文人,这里引申为文人雅士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9-1968),字子言,号榆生,近现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致力于诗词的创作与研究,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55年3月1日,正值春天,作者在上海博物馆与副总理陈仲弘会面时创作,旨在记录他们的交流与游览经历,表达对美好自然与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展现了龙榆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体悟。诗开头以“染柳烟浓,胎花雨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生动而细腻,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温润的春光之中。接下来,作者通过与友人的对话,回忆起曾经游玩的石湖,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湖堤路,波光云影”不仅描绘了湖边的美丽景色,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自己的心情与对艺术的欣赏结合在一起,提到“牙签玉轴”,显示出他对文房四宝的热爱,也暗示了文人生活的雅趣。同时,诗中提到的“湘雪个”与“禽鱼蔬果”,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传达出一种安宁、幸福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染柳烟浓,胎花雨细:春天的柳树如烟般浓密,细雨轻柔如花瓣,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细腻的春意。
- 开帘觉道寒轻:打开窗帘时,感受到一丝清寒,说明春天虽美,却仍有些许寒意。
- 元戎小驻,雅兴寄丹青:文人雅士(元戎)在此处停留,享受艺术(丹青)的美好。
- 话到石湖佳致,曾游处指点分明:谈及曾经游玩的石湖,回忆清晰,令人倍感亲切。
- 湖堤路,波光云影,长记画中行:湖边的小路上,水波与云影交错,令人想起画中的情景,充满诗意。
- 怡情。从所好,牙签玉轴,堆案纵横:心情愉悦,随心所好,欣赏文房四宝,显示出文人雅趣。
- 看清湘雪个,腕底春生:眼前的美景,似乎蕴含着春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入眼禽鱼蔬果,田园兴同乐升平:目之所及是田园的丰收,带来共同的快乐与安宁。
- 尧章老,暗香徐度,回首听吹笙:老年的诗人如同暗香般飘逸,回头间听到悠扬的笙声,感受到艺术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光云影”比喻湖面波动与天际云影的交融。
- 拟人:如“暗香徐度”将香气拟人化,表现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 对仗:如“禽鱼蔬果,田园兴同乐升平”体现了对仗工整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
- 雨:代表滋润与温柔。
- 石湖:象征美景与回忆。
- 禽鱼:象征自然的富饶与生机。
- 春生: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戎”指的是: A. 将领
B. 诗人
C. 画家 -
“牙签玉轴”主要指代: A. 一种文房四宝
B. 一种食物
C. 一种乐器 -
诗中“湖堤路”的意象主要表现: A. 生活的简单
B. 自然的美丽
C. 人情的冷漠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满庭芳》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满庭芳》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及诗人的内心感受,而《春晓》则直接表现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龙榆生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