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五头瑞莲,陈司训官舍所产,谓是岁邑士发解之兆》
时间: 2025-02-04 15:3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五头瑞莲,陈司训官舍所产,谓是岁邑士发解之兆
作者:陈霆 〔明代〕
香拥红云,影摇青盖,水宫竞斗明妆。
天然异种,谁数并头芳。
月地恍疑人影,湘妃醉春散香囊。
还相乱,三三两两,交颈紫鸳鸯。
薰风何处起,最宜吟赏。
春草池塘。更闲情澹雅,官舍清凉。
折桂预期仙步,斜阳里相衬槐黄。
行看好,舟中莲女,马上彩衣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景象。香气缭绕的红云与轻轻摇摆的青盖映衬出水中的美丽景色,仿佛在展现一场华美的盛宴。自然界中奇特的花朵,难以统计它们的芬芳与美丽。月光下,似乎有人影在游荡,湘妃的春日醉酒散落了香囊。花影交错,成对的鸳鸯嬉戏其中。
温暖的春风从何而来,最适合在此吟诗吟赏。春草和池塘相映成趣,官舍的环境更显得清幽雅致。折桂的期望如同步入仙境,斜阳之下,槐树的花黄更显得温暖动人。在这里,可以看到舟中的美丽莲女与骑马的彩衣郎,尽显风姿。
注释
- 瑞莲:指吉祥的莲花,象征美好与吉祥。
- 水宫:指水中或池塘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水中的美丽事物。
- 湘妃:传说中的湘妃,因其悲情与美丽而被歌颂,常与春天的美好联系在一起。
- 紫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美满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霆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季,作者在官舍中感受到春的气息,激发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开篇通过“香拥红云,影摇青盖”展现出春天的温暖与美丽,给人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水宫竞斗明妆”则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在进行一场华丽的比拼。
作者接着提到“天然异种,谁数并头芳”,反映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赞美与惊叹。接下来的“月地恍疑人影,湘妃醉春散香囊”则引入了人影与传说中的湘妃,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春天的气息伴随着花香,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赞美,情感真挚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雅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拥红云,影摇青盖:描绘春天的气息与色彩,香气环绕,红色的花朵像云一样飘浮,青色的树影轻轻摇曳。
- 水宫竞斗明妆:水面如同宫殿般美丽,花朵在水中竞相争艳。
- 天然异种,谁数并头芳:自然界的美丽奇花异草,数量之多难以统计。
- 月地恍疑人影:月光下,似乎有人在游荡,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湘妃醉春散香囊:提到湘妃,与春天的美好景致相结合,展现出醉人的花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间的美好,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月光下的影子仿佛有生命,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如“香拥红云,影摇青盖”,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闲适与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红云:代表热情与活力。
- 水宫:暗示自然的和谐美丽。
- 湘妃:引入了古典文化中的传说,增添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妃”指的是:
- A. 传说中的美人
- B. 一种花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种饮品
-
“香拥红云”所表达的意象是: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温暖与美丽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陈霆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春天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感慨,前者更侧重于景物的描绘,后者则重在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典文学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