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

时间: 2025-01-26 00:16:07

新春风雨中,日日鸠鸣屋。

小园政可步,柰此泥涴足。

却坐问樽酒,知足乃不辱。

一杯径陶然,敢羡车载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春风雨中,日日鸠鸣屋。小园政可步,柰此泥涴足。却坐问樽酒,知足乃不辱。一杯径陶然,敢羡车载曲。

白话文翻译:

新春时节,风雨交加,每天都能听到斑鸠在屋檐下鸣叫。小花园正好可以散步,但无奈泥泞弄脏了双脚。于是坐下来,询问是否有酒,知道满足就不会感到羞辱。一杯酒下肚,心情顿时舒畅,不敢羡慕那些载歌载舞的场面。

注释:

  • 新春:指农历新年。
  • 鸠鸣屋:斑鸠在屋檐下鸣叫。
  • 小园政可步:小花园正好适合散步。
  • 柰此泥涴足:无奈泥泞弄脏了双脚。
  • 却坐问樽酒:于是坐下来,询问是否有酒。
  • 知足乃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感到羞辱。
  • 一杯径陶然:一杯酒下肚,心情顿时舒畅。
  • 敢羡车载曲:不敢羡慕那些载歌载舞的场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平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春时节,诗人感受到新春的风雨和斑鸠的鸣叫,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时节的风雨和斑鸠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诗人选择在小花园散步,但泥泞的地面让他无法尽情享受,于是他转向酒杯,寻求内心的平静。诗中的“知足乃不辱”体现了诗人对满足和内心平和的追求,而“一杯径陶然”则表达了这种追求带来的心灵慰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春风雨中,日日鸠鸣屋:描绘新春时节的风雨和斑鸠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小园政可步,柰此泥涴足:表达了对小花园散步的向往,但泥泞的地面让他无法尽情享受。
  3. 却坐问樽酒,知足乃不辱:转向酒杯,寻求内心的平静,体现了对满足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4. 一杯径陶然,敢羡车载曲:表达了这种追求带来的心灵慰藉,以及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鸠鸣屋”将斑鸠的鸣叫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比:通过“小园政可步”与“柰此泥涴足”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象征:“一杯径陶然”象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强调了满足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春风雨:象征着新生和变化。
  • 鸠鸣屋: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 小园:象征着简单和宁静的生活。
  • 泥涴足:象征着现实的阻碍和不便。
  • 樽酒: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鸠鸣屋”指的是什么? A. 斑鸠在屋檐下鸣叫 B. 斑鸠在树上鸣叫 C. 斑鸠在花园中鸣叫 D. 斑鸠在田野中鸣叫

  2. 诗人为什么无法在小园中尽情散步? A. 因为天气不好 B. 因为泥泞弄脏了双脚 C. 因为花园太小 D. 因为心情不好

  3. 诗中的“知足乃不辱”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满足就不会感到羞辱 B. 满足就会感到羞辱 C. 不满足就不会感到羞辱 D. 不满足就会感到羞辱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陆游的《游山西村》:通过描绘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平和和满足,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栻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