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寄刘腴深浙中》
时间: 2025-05-21 01:4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街行 寄刘腴深浙中
作者:溥儒
芙蓉小苑凋芳树,曾送春归去。
树行新雁过潇湘,不见衡门何处。
屋梁落月,凉风天末,此意浑难住。
片时枕上江南路,残梦何时续。
凭君莫问汉宫秋,满目销魂,
焦土洞庭,木叶苍梧,愁色尽入黄昏雨。
白话文翻译
在那芙蓉花开的园子里,花树已然凋零,曾经送走春天的身影。
新飞的雁群在潇湘上空飞过,却找不到那遥远的衡山之门。
屋梁上洒落的月光,凉风在天边吹拂,这种情思让我难以忍受。
在枕边回忆着江南的路,残留的梦境何时才能续写?
请你不要再问汉宫的秋天,满眼愁苦,
焦灼的土壤在洞庭湖旁,枯叶飘落在苍梧山上,愁苦的情绪融入了黄昏的细雨之中。
注释
- 芙蓉:荷花,常用来象征美丽和清雅。
- 潇湘:指湘江,古时常被用作诗歌中的意象。
- 衡门:指衡山之门,古时著名的山名。
- 汉宫秋:指的是汉朝的宫廷生活,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典故解析
- 汉宫秋:源自汉代宫廷的故事,常被用来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伤感。
- 洞庭湖:古代文学中常作为忧愁与孤独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近代诗人,生于清朝末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溥儒身处浙江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御街行 寄刘腴深浙中》是一首充满抒情的古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故乡与过往青春的深切怀念。开篇的“芙蓉小苑凋芳树”便引人入胜,暗示着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脆弱。紧接着,诗人通过“树行新雁过潇湘”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雁群飞过潇湘的情景,然而却又感叹“衡门何处”,显示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屋梁落月,凉风天末”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凉意,象征着诗人心中无法平息的情感。特别是“残梦何时续”,更是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结尾部分,诗人以“凭君莫问汉宫秋”告诫朋友,不必再问自己内心的伤感,因为满目的忧愁与焦土、枯叶、黄昏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愁苦的画面,深刻地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土、青春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小苑凋芳树:描写园中花木的凋零,暗示春天的结束。
- 曾送春归去:回忆过去,感叹春天的离去。
- 树行新雁过潇湘:描绘雁群飞过潇湘的景象,象征着归途与离别。
- 不见衡门何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寻找归属感。
- 屋梁落月,凉风天末:夜晚的静谧与凉意,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此意浑难住:难以平息心中的情感。
- 片时枕上江南路:回忆江南的景象,渴望重温过去。
- 残梦何时续: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期待梦境的延续。
- 凭君莫问汉宫秋:告诫朋友不要再提及伤感的往事。
- 满目销魂,焦土洞庭:描绘心中的愁苦与环境的荒凉。
- 木叶苍梧,愁色尽入黄昏雨:最后以黄昏的雨水象征愁苦的情感积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目销魂”,将愁苦形象化。
- 拟人:如“凉风天末”,使自然融入情感。
- 对仗:如“木叶苍梧,愁色尽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好与青春。
- 新雁:象征归途与离别。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江南:象征故乡的美好。
- 黄昏雨:象征悲伤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芙蓉小苑凋芳树”表现了什么主题?
- A. 春天的美好
- B. 青春的逝去
- C. 乡愁的思念
- D. 人生的无常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___。
-
判断题: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对故乡的深切热爱。(对/错)
答案
- B
- 湘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御街行》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直接,而溥儒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内心的波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