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周守二首 其二 张嵲 〔宋代〕
秋色际遥海,乘高伤远眸。 风尘方未艾,身世岂胜愁。 黄菊已过晚,浊醪徒满瓯。 何时奉松,一醉碧溪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延伸至遥远的海边,登高远望令人伤感。 世间的纷扰尚未平息,个人的命运怎能承受如此多的忧愁。 黄菊花已经过了盛开的时节,浊酒只是徒然装满了酒杯。 何时才能在松树下,一醉方休于碧溪之畔。
注释
- 际遥海:延伸至遥远的海边。
- 乘高伤远眸:登高远望,心中感到伤感。
- 风尘方未艾:世间的纷扰尚未平息。
- 身世岂胜愁:个人的命运怎能承受如此多的忧愁。
- 黄菊已过晚:黄菊花已经过了盛开的时节。
- 浊醪徒满瓯:浊酒只是徒然装满了酒杯。
- 奉松:在松树下。
- 一醉碧溪头:一醉方休于碧溪之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沉郁,善于运用意象表达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宋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色为背景,通过登高远望的视角,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纷扰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中“秋色际遥海”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辽阔景象,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风尘方未艾,身世岂胜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忧愁。后两句“黄菊已过晚,浊醪徒满瓯”通过对黄菊和浊酒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何时奉松,一醉碧溪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解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色际遥海:描绘秋天的景色延伸至遥远的海边,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寂的氛围。
- 乘高伤远眸:登高远望,心中感到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风尘方未艾:世间的纷扰尚未平息,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 身世岂胜愁:个人的命运怎能承受如此多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黄菊已过晚:黄菊花已经过了盛开的时节,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浊醪徒满瓯:浊酒只是徒然装满了酒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
- 何时奉松:在松树下,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一醉碧溪头:一醉方休于碧溪之畔,表达了诗人对解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秋色际遥海”比喻秋天的景色辽阔无边。
- 拟人:“乘高伤远眸”将登高远望的情感拟人化。
- 对仗:“风尘方未艾,身世岂胜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秋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力和对解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 遥海:象征着辽阔和遥远。
- 黄菊: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浊醪:象征着现实的无力和无奈。
- 松:象征着安宁和坚韧。
- 碧溪:象征着清新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色际遥海”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 “风尘方未艾”中的“风尘”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世间的纷扰 C. 风和尘土 D. 风俗
- 诗中“黄菊已过晚”一句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光的流逝 C. 黄菊的美丽 D. 秋天的结束
- “何时奉松,一醉碧溪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财富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通过登高远望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次韵周守二首 其二》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通过登高远望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但张嵲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对理解张嵲的诗作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