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其一
原文展示
锁甲摇华铁戟寒,
韬弓插羽上雕鞍。
班超自有封侯骨,
世业宁论是史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出征的情景:锁甲在微风中摇曳,铁戟在寒风中闪烁,弓箭被收起,羽毛插在雕鞍上,显示出将士们的英武气概。班超有着封侯的骨气,世间的功业又怎能只用史官的记载来论述呢?
注释
- 锁甲:指铠甲,古代士兵的防护装备。
- 摇华:华指花饰或装饰,锁甲在摇动时发出声响。
- 韬弓:将弓收起,表示暂时不再战斗。
- 插羽:指将羽毛插在马鞍上,羽毛通常象征着身份和荣耀。
- 班超:班超是汉朝著名的将领,以勇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曾被封侯。
- 史官:指历史记载者,强调功业的评价。
典故解析
班超是西汉著名的将领,他在征战中屡次表现出色,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诗中提到班超,意在强调真正的功绩和将士的英勇不应仅仅依赖于史官的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克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多变,常关注国家大事和士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士兵出征的壮烈场景,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英勇和豪情。开篇以“锁甲摇华铁戟寒”引入,画面生动,仿佛可以看到士兵在寒风中的铠甲和战戟,增强了视觉冲击。接着“韬弓插羽”则进一步描绘出士兵的英武气概与荣耀,展现了他们在战斗中的果敢与智慧。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和成就的思考,强调真正的功绩来自于将士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史官的记载,这种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功绩的反思使这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锁甲摇华铁戟寒:描写士兵的装备,锁甲摇动中显露出战斗的紧迫感,铁戟在寒冷中闪烁着寒光。
- 韬弓插羽上雕鞍:士兵将弓箭收起,表现出战斗的间歇,羽毛的插置象征着荣耀和身份。
- 班超自有封侯骨:提到班超,表明他是有潜力和能力获得封侯的将领。
- 世业宁论是史官:质疑以史官的记载来评价功业,强调实战中的英雄才是最重要的。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锁甲摇华”与“铁戟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借代:用“班超”象征所有有才能的将领,突出英雄的地位。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将士勇敢奉献的赞美,呼唤对真正英雄的认可,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 锁甲:象征着保卫国家的士兵。
- 铁戟:代表着战斗与力量。
- 羽毛:象征着荣耀和身份。
- 班超:作为历史英雄,代表了将士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班超”是谁? A. 一位历史学家
B. 一位将领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
诗中“韬弓插羽”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战斗的继续
B. 暂时的休整
C. 英勇的进攻
D. 胜利的庆祝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行》王昌龄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行》同样描写了边塞的壮烈景象,表达了对战士的崇敬和对国家的忠诚。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克晦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对将士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克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