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时间: 2025-01-11 14:19:08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

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
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外,青山映照着夕阳的一半,寒鸦在空中飞舞,像墨汁一样在林间的霜上点缀。平坦的沙地上,细细的青草延绵三千里,伴随着一声笛音,西风吹来,使人心中感到无比的忧伤。

注释:

  • 青山:指远处的山,青色,象征宁静和自然。
  • 寒鸦:指秋冬季节的乌鸦,象征孤独和凄凉。
  • 翻墨:形容寒鸦在天空中飞舞,像在翻动墨水一样,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 平沙细草:指广阔的沙地上长满了细细的草,表现出一种荒凉之态。
  • 西风:秋冬季节的风,通常带来寒冷,象征着离别和忧愁。
  • 人断肠:形容人心中极度悲痛,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邢具瞻(生卒年不详),金朝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及战争生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其诗风多受到前代诗人的影响,尤其是唐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境战争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出塞》一诗,表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与人心的悲痛,构成鲜明的对比。开头的“楼外青山半夕阳”,以青山与夕阳的交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接着,寒鸦的出现,带来了一丝孤寂的感觉,与自然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平沙细草三千里”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大地的广阔与荒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一笛西风人断肠”,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结合,笛声在西风中飘荡,使人倍感凄凉与伤感。整体上,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无奈,情感真切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外青山半夕阳:描绘远处青山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却又透着一丝忧伤。
  2. 寒鸦翻墨点林霜:寒鸦飞舞,像墨水涂抹在林间的霜上,构建出一种孤寂的意境。
  3. 平沙细草三千里:广阔的沙地上,细草生长,延绵不绝,象征着荒凉和无边的寂寞。
  4. 一笛西风人断肠:笛声在西风中飘荡,令诗人感到悲伤,表达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寒鸦“翻墨”比喻其飞舞的姿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青山半夕阳”和“寒鸦翻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景与情融为一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忧伤,反映了动荡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感。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宁静和坚定,亦是对故乡的向往。
  • 寒鸦:代表孤独与悲凉,是诗人心境的反映。
  • 细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映衬出环境的荒凉。
  • 笛声:代表思乡与情感的寄托,传达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鸦翻墨”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青山
    b) 乌鸦的飞舞
    c) 夕阳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a) 青山
    b) 西风
    c) 笛声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伤
    c) 平静

答案:

  1. b) 乌鸦的飞舞
  2. c) 笛声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然而其诗中表达的是壮志豪情,与邢具瞻的忧伤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的自然景色,但岑参的作品更强调友谊与离别的情感,而邢具瞻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鉴赏辞典》
  • 《金元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