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惨悽辞故里,迢递赴居延。
六月多冰雪,孤城乏水泉。
汉儿频挽粟,胡地不堪田。
弃绝妻拿爱,年年长戍边。
白话文翻译
悲伤地告别故乡,长途跋涉来到居延。
六月却是冰雪纷飞,孤城里缺乏水源。
汉人频频运送粮食,胡地的土地却难以耕种。
抛弃妻子和爱人,年年在边关守卫。
注释
- 惨悽:悲伤、凄凉。
- 居延:居延是古代边塞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地区。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孤城:指边塞的城镇,通常是指荒凉、孤立的地方。
- 乏水泉:缺乏水源。
- 汉儿:指汉族的士兵。
- 频挽粟:频繁地运送粮食。
- 胡地: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 弃绝:抛弃。
- 拿爱:指与爱人分离。
典故解析
“居延”是边塞的代表,历史上曾是汉朝与匈奴对峙的前线,诗中提到的“汉儿”与“胡地”反映了汉朝与北方民族的冲突与对立。诗中“弃绝妻拿爱”则展示了戍边士兵常年离乡、离妻的辛酸,折射出战乱中的人情冷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以边塞诗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他的诗风格朴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动荡的时期,士兵常年驻守边关,生活艰苦,诗人通过描写士兵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出塞曲八首 其八》描绘了戍边士兵的悲惨境遇,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战士们的孤独与艰辛。首句“惨悽辞故里”便直接传达出士兵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接下来的“迢递赴居延”则表现出他为了国家而不得不忍受漫长的旅途和寂寞。
“六月多冰雪”这一句描绘了恶劣的天气,虽是夏季,却依然冰雪覆盖,极具反差,突显了边境环境的严酷。“孤城乏水泉”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贫瘠,也暗示了士兵的孤独。而“汉儿频挽粟”与“胡地不堪田”则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粮食匮乏,士兵艰难的生存状态。
最后两句“弃绝妻拿爱,年年长戍边”更是将士兵的内心挣扎和无奈表露无遗,表明了为了国家与责任,士兵不得不抛弃亲情,忍受孤独与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表现了士兵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惨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悽辞故里: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哀伤。
- 迢递赴居延:描绘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 六月多冰雪:反映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突显边塞的艰苦。
- 孤城乏水泉:强调了孤独和缺乏资源的困境。
- 汉儿频挽粟:表现了战士们为生存而努力的状态。
- 胡地不堪田:指出了敌方土地的荒芜,暗示战争的影响。
- 弃绝妻拿爱:揭示了士兵因战事抛弃家庭的痛苦。
- 年年长戍边:反映了士兵长期驻守的辛酸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惨悽辞故里”与“年年长戍边”,形成了情感的对比。
- 夸张:如“六月多冰雪”,夸大了环境的恶劣。
- 比喻:将士兵的生活环境比作冰雪覆盖的荒凉之地,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士兵在边关生活中所承受的孤独与苦痛,深刻反映了个人与国家、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意象分析
- 故里:象征着温暖的家乡,代表亲情与归属感。
- 冰雪:象征着艰苦的环境,反映士兵的困境。
-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无助,暗示战争带来的隔绝感。
- 妻子:代表家庭与亲情,突显士兵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居延”是指什么地方?
- A. 北方边塞
- B. 中原地区
- C. 南方城市
-
“六月多冰雪”这一句反映了什么?
- A. 夏季的炎热
- B. 边疆的寒冷
- C. 春天的温暖
-
诗中士兵为了什么而抛弃家庭?
- A. 追求梦想
- B. 服从国家的召唤
- C. 寻找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与士兵的壮志。
- 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士人之间的离别之情,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场景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边塞诗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