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曲八首 其七
作者: 江源 〔明代〕
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
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
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在边关驻守,寒冷的天气让衣物无法完全穿暖。
这时才意识到边防士兵的苦楚,谁来向天子诉说他们的艰难?
将军上奏战报,国家的财力已经耗尽。
请下达诏令,允许我余生前往玉门关。
注释:
- 戍:防守,驻守。
- 河源:指边防的地点,可能是河流的源头。
- 始觉:开始意识到。
- 边兵:边境的士兵。
- 奏:上奏,向上级汇报。
- 战绩:作战的成绩、成果。
- 竭:耗尽。
- 财源:国家的财力和物资来源。
- 轮台:古代设在边疆的监控点或军事重地。
- 玉门: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通往西域的道路。
典故解析:
- 玉门:古代著名的边关,位于今甘肃省,象征着通往西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
- 轮台:指代古代边防重镇,轮台与玉门都是关隘,反映了边防的严峻形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边塞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士兵的艰苦与边防的困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边防军人的艰辛与国家财政的紧张,显示出诗人对士兵困境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出塞曲八首 其七》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与士兵困苦的诗。诗中通过对戍边士兵艰难生活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和士兵个人的消耗。开头两句“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描绘出士兵年复一年驻守边疆的疲惫与寒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苦。接下来“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表达了士兵的苦楚无人倾诉,体现了对上层统治者的质疑,显示出诗人对边军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一句,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士兵的英勇表现却换不来国家的支持,反而是“竭财源”,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表现了士兵的渴望与无奈,虽然身处艰苦环境,却期待着能有机会为国效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全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困境,让人对边防士兵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岁戍河源:每年都要在边关驻守,表达了边防的艰辛。
- 天寒衣不完:寒冷的天气中,衣物无法完全保暖,体现士兵的困苦。
- 始觉边兵苦:开始意识到边防士兵的苦楚,表现出对士兵的同情。
- 谁为天子言:反映士兵的冤屈无人倾诉,质疑朝廷对士兵的关心。
- 将军奏战绩:将军向上级汇报战斗成绩,显示出军事压力。
- 中国竭财源:战争消耗国家的资源,暗示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
- 请下轮台诏:请求朝廷下达命令,表现出士兵的渴求。
- 馀生入玉门:希望余生能为国效力,展示士兵的忠诚与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岁岁戍河源”与“天寒衣不完”,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谁为天子言”,赋予士兵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揭示边防士兵的艰辛和国家的困境,体现了对士兵的同情与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士兵忠诚的情感,同时对上层统治者的责任感提出了质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戍:象征坚守与奉献,反映士兵的责任。
- 河源:代表边防的艰苦环境。
- 寒衣:象征士兵生活的困苦与无助。
- 轮台与玉门:象征边关重地,体现出国家的安全与士兵的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边防地点是?
- A. 玉门
- B. 轮台
- C. 河源
- D. 以上都有
-
诗中士兵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 A. 快乐
- B. 无奈与苦楚
- C. 自豪
- D. 无聊
-
诗中提到的将军主要在做什么?
- A. 打仗
- B. 上奏战绩
- C. 招兵
- D. 休息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反映边塞生活与士兵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国家与士兵忠诚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江源的《出塞曲》与王昌龄的《出塞》均表现边塞士兵的艰辛,但江源更加强调士兵的苦楚与无奈,而王昌龄则展现了士兵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包含江源的代表作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对出塞题材的详细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