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桓桓良家子,趫趫羽林儿。
恩雠久未报,感激气拂霓。
无用丈二组,不须一丸泥。
独身斩胡颈,手揽封侯圭。
白话文翻译:
这位气宇轩昂的良家子弟,像飞翔的羽林军一样英俊。
对这些恩怨我已久未报答,心中激荡的情感如同气拂动彩霓。
那些庸碌无用的长袍,不必再用泥土去装点。
我独自一人斩下敌人的颈项,手握封侯的权杖。
注释:
字词注释:
- 桓桓:形容气宇轩昂、英俊的样子。
- 良家子:出自良好的家庭背景的子弟。
- 趫趫:形容迅速、敏捷的样子。
- 羽林儿:指羽林军,古代的精锐骑兵,形容年轻英俊的士兵。
- 恩雠:恩情与仇恨。
- 感激气:内心的激动与感慨。
- 丈二组:古代的一种长袍,形容庸俗的装扮。
- 一丸泥:比喻无用的东西。
- 胡颈:指敌人的脖子,这里象征敌人。
- 封侯圭:封爵的权杖,象征荣华富贵的地位。
典故解析:
“羽林儿”出自古代对精兵的称谓,表达了年轻士兵的英勇;“斩胡颈”则指的是战斗中的荣耀与成就,象征着对敌人的胜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敞,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战斗、豪情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出塞曲》是刘敞在边塞生活中所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个人的奋斗精神。诗中情感激昂,体现了诗人对报仇雪恨的渴望及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出塞曲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一位年轻的良家子弟的英姿和对国家的热爱。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出身的优越,也暗示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中间的“恩雠久未报”,则直接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与不甘,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了对敌人的无畏和对荣誉的追求,尤其是“手揽封侯圭”,展现了他对荣华富贵、显赫地位的渴望。整首诗情感饱满,气势磅礴,极具表现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桓桓良家子,趫趫羽林儿”:描绘出一位出身优越的年轻人,英俊威武。
- 第二联“恩雠久未报,感激气拂霓”:表达了内心的激荡与对未报恩仇的惋惜。
- 第三联“无用丈二组,不须一丸泥”:表现了对庸俗生活的不屑。
- 第四联“独身斩胡颈,手揽封侯圭”:展示了个人英勇和对荣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桓桓”与“趫趫”,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气拂霓”形容心中激动的情感,生动形象。
- 象征:如“封侯圭”象征着荣华富贵与权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报恩仇的愧疚,展现了年轻一代对未来的期望与奋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家子:象征着出身与背景。
- 羽林儿:象征勇敢与英俊。
- 恩雠: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 封侯圭:象征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桓桓良家子”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平民百姓
B. 出身优越的年轻人
C. 战士 -
“无用丈二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庸俗生活的鄙视
C. 对战斗的向往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刘敞的作品更为激昂,情感更为直接,展现了个人的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多了一份哀愁与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