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时间: 2025-01-11 09:02:29

老南少北谚非狂,才出边关便觉凉。

行客有钱空在手,牧童指酒竟无乡。

萧萧征马惊人路,瑟瑟阴风古战场。

始信当年慈母训,临行切切著棉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南少北谚非狂,才出边关便觉凉。
行客有钱空在手,牧童指酒竟无乡。
萧萧征马惊人路,瑟瑟阴风古战场。
始信当年慈母训,临行切切著棉装。

白话文翻译:

这句谚语虽然看似夸张,但南北差异的确存在,刚出边疆就感到寒冷。
旅人手里有钱,却无法买到酒,牧童只指着酒,却不知归属何方。
哀哀的征马在路上惊动了行人,阴冷的风在古老的战场上呼啸。
此时才真正相信母亲当年的教诲,临行前要多穿些棉衣。

注释:

  • 老南少北: 指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南方相对温暖,北方寒冷。
  • 谚非狂: 谚语并非虚言,实际上是事实。
  • 行客: 旅人,远行的人。
  • 牧童: 放牧的孩子,代表乡村的生活。
  • 征马: 征战的马,象征战争的阴影。
  • 慈母训: 母亲的教导,表现出对母亲关爱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秉衡(1850-1920),字子华,号一山,近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教职、官职。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沉郁之作,常以边塞题材著称。

创作背景:

《出塞》创作于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受到战争和边境生活的影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出塞》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南北气候差异的描写,引出旅人离家后的孤独和寒冷感。诗中“行客有钱空在手,牧童指酒竟无乡”反映了旅人的无奈,虽然手中有钱,但却无法找到归属感和慰藉。而“萧萧征马惊人路,瑟瑟阴风古战场”则以征马和阴风的意象,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历史的沉思。最后两句回归到母亲的教诲,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现实生活的无奈,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闭环,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南少北谚非狂: 表达南北之地的气候差异,强调这种差异是事实。
  2. 才出边关便觉凉: 刚出边境就感到寒意,暗示环境的恶劣。
  3. 行客有钱空在手: 旅人虽有财富,却感到孤独无助。
  4. 牧童指酒竟无乡: 牧童指向的酒与旅人无关,象征失去归属感。
  5. 萧萧征马惊人路: 征马的嘶鸣声让路上的人感到不安。
  6. 瑟瑟阴风古战场: 阴风在古战场的呼啸,映衬出战争的残酷。
  7. 始信当年慈母训: 这时才明白母亲的教诲的重要性。
  8. 临行切切著棉装: 临行前,母亲叮嘱要多穿衣物,表现出母亲的关爱。

修辞手法:

  • 对仗: “老南少北”与“行客有钱”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 “萧萧征马惊人路”中,征马被赋予了惊动人的能力。
  • 象征: “古战场”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的感悟,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关: 代表着战乱、异乡的环境。
  • 征马: 象征战争与征途的艰辛。
  • 阴风: 传达出一种寒冷与不安的氛围。
  • 棉装: 体现了母亲的关怀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气候差异是指哪个地方?

    • A. 南方和北方
    • B. 东方和西方
    • C. 乡村和城市
  2. 旅人为什么感到无奈?

    • A. 没有钱
    • B. 无法找到归属感
    • C. 没有朋友
  3. “瑟瑟阴风”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 A. 欢乐
    • B. 恐惧和寒冷
    • C. 宁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比较张秉衡的《出塞》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出塞》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无奈,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迈的情绪。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为沉郁,后者则显得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近代诗人研究》
  • 《张秉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