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时间: 2025-01-11 08:48:58

城门伐鼓日欲堕,西山返照入平芜。

玉关秋动气横塞,交河霜冷夜弯弧。

健儿风吹白豹障,将军雪压金仆姑。

昼传羽檄连云戍,夜发精兵到海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
作者:卢楠 〔明代〕

城门伐鼓日欲堕,
西山返照入平芜。
玉关秋动气横塞,
交河霜冷夜弯弧。
健儿风吹白豹障,
将军雪压金仆姑。
昼传羽檄连云戍,
夜发精兵到海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秋日景象和征战的气氛。诗的开头写城门伐鼓,天色渐暗,西山的余晖照射在平坦的原野上。接着,描写了秋天的气息在玉关边界上弥漫,交河一带的寒霜使夜空中的弓弦都显得弯曲。诗中提到健儿们在风中披着白色的豹皮战袍,军中的将士则被厚厚的雪压得金色的盔甲显得沉甸甸的。白天传达的军令像云彩一样在边防传递,夜晚则派遣精兵去往海角。

注释

  • 伐鼓:鼓声,古时有击鼓报时、传令的作用。
  • 欲堕:将要落下,这里指太阳即将西沉。
  • 西山:指西边的山,夕阳的照射使其变得美丽。
  • 平芜:平坦的原野。
  • 玉关:古代边关的名称。
  • 气横塞:形容气氛在边塞地区弥漫。
  • 交河:指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的河流,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地理位置。
  • 健儿:勇猛的士兵。
  • 白豹障:用白豹皮制成的战斗服装。
  • 金仆姑:金色的盔甲。
  • 羽檄:指传递军令的文书。
  • 云戍:边防的哨所。
  • 海隅:指边境的遥远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楠,明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士兵的英勇。其诗风豪放,擅长用生动的意象描绘战争场景,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在明代,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边境战争频繁,许多诗人开始关注这一题材。卢楠的这首《出塞》正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士兵英勇的赞美与思考。

诗歌鉴赏

《出塞》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色与士兵们的英勇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城门伐鼓、夕阳西下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战斗。接着,诗人通过“玉关秋动气横塞”和“交河霜冷夜弯弧”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边塞的秋季特征和战斗的氛围,突显出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的残酷。

而后两联则通过对士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身披白豹皮、身陷雪中重甲的形象,突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坚韧。最后两句以“昼传羽檄连云戍,夜发精兵到海隅”结束,表明了即使在严寒的夜晚,士兵们仍在奋战,传递着军令,显示出他们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雄壮的外在描写,又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赞颂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城门伐鼓,日欲堕:城门外击鼓声响,太阳快要落下。
    2. 西山返照,入平芜:西山的余晖照耀着广袤的原野。
    3. 玉关秋动,气横塞:玉关地区的秋意渐浓,气氛在边塞弥漫。
    4. 交河霜冷,夜弯弧:交河一带寒霜降临,弓弦在夜晚显得弯曲。
    5. 健儿风吹,白豹障:勇士在风中披着白豹皮的战袍。
    6. 将军雪压,金仆姑:将军的金色盔甲被厚雪压得沉重。
    7. 昼传羽檄,连云戍:白天传递军令,边关如云朵般连绵。
    8. 夜发精兵,到海隅:夜晚派遣精锐士兵前往边境的海角。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昼传羽檄,夜发精兵”。
    • 比喻:将军的盔甲比喻为金仆姑,增强了形象感。
    • 排比:多次使用“秋、冷、夜”等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出历史时期的动荡与士兵们的英勇无畏。

意象分析

  • 城门:象征着国家的防线与安全。
  • 西山: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及战斗的紧迫感。
  • 秋动:象征着收获与战斗季节的来临。
  • 健儿:象征着年轻的士兵,勇敢无畏。
  • 金仆姑:象征着士兵的荣誉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豹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士兵的战斗服
    C. 一种武器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A. 押韵
    B. 对仗
    C. 拟人

  3. “昼传羽檄,夜发精兵”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B. 士兵们的辛勤工作
    C. 传递军令的紧迫性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出塞》与《登鹳雀楼》: 两首诗都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出塞》则关注士兵的英勇与战争的气氛。两者均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边塞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