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哭桂儿》

时间: 2025-01-26 05:31:17

冷冷清清,参横月落。

梦魂颠倒人如醉。

可怜小婢正酣眠,模糊犹认儿安睡。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

漏声滴向心头碎。

霜冷露白不知寒,和它蜡炬垂双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冷清清,参横月落。
梦魂颠倒人如醉。
可怜小婢正酣眠,
模糊犹认儿安睡。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
漏声滴向心头碎。
霜冷露白不知寒,
和它蜡炬垂双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凄凉的夜晚,月光冷清地洒在窗外,梦境让人感到迷醉。可怜的小侍女正沉沉入睡,模糊中仍能辨认出孩子在安静地睡着。重重点亮残烛,几次让人感到憔悴。滴滴漏声仿佛在心头碎裂。霜冷露白,让人不知寒意,蜡烛泪水愁然垂落。

注释

  • 冷冷清清: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孤寂。
  • 参横月落:指参天的树木在月光下横陈,月亮似乎已经落下。
  • 梦魂颠倒:梦境让人心神不宁,不能自拔。
  • 可怜小婢:可怜的小侍女。
  • 模糊犹认:在朦胧的状态中依然能辨认出。
  • 重剔残灯:再次点燃残烛,形容重复的动作。
  • 漏声滴向心头碎:滴水声如同心头的碎裂,表达内心的痛苦。
  • 霜冷露白:形容天气的寒冷,白露时节。
  • 蜡炬垂双泪:蜡烛的泪水象征着诗人的无奈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佩华,清代女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状态。其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用以表达自身的孤独与悲伤。

创作背景

《踏莎行·哭桂儿》是在特定个人境遇下创作的,诗人可能经历了亲友离世或其他悲痛事件,故而在诗中流露出深切的哀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哭桂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与悲凉的情感。开篇以“冷冷清清”的环境描写,立刻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的寒冷与孤独。诗中“梦魂颠倒人如醉”,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痛苦。小侍女的沉睡,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似乎在无声地抗拒着外界的悲伤。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在重复的点灯动作中,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疲惫感。而“漏声滴向心头碎”则通过声音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情感的脆弱和裂痕。最后,蜡烛泪水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中悲伤的情感,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的铺陈上,运用细腻的意象与音韵,使得孤独与悲伤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倍感心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冷冷清清,参横月落:展现夜晚的寂静与冷清,月亮在参天的树木间落下,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2. 梦魂颠倒人如醉:描绘在梦中迷失的状态,仿佛醉酒般迷离。
  3. 可怜小婢正酣眠:小侍女的沉睡,反映出对生活的逃避与无奈。
  4. 模糊犹认儿安睡:即使在模糊中,仍能辨认出儿子的安睡,流露出母亲的关怀。
  5. 重剔残灯,几番憔悴:反复点燃残烛,表达了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6. 漏声滴向心头碎:滴水声如同内心的裂痕,象征痛楚。
  7. 霜冷露白不知寒:寒霜与白露的景象,反映出对生活困境的无知与无奈。
  8. 和它蜡炬垂双泪:蜡烛泪水象征着诗人的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魂颠倒”比喻内心的迷惘。
  • 拟人:如“漏声滴向心头碎”,赋予声音情感。
  • 对仗:如“霜冷露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尤其是对亲人离去的深切哀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使得孤独与悲伤的情感得到了深入人心的表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孤独与冷清。
  2. 小婢:代表依赖与无助。
  3. 烛泪:象征悲伤与无奈。
  4. 霜露:反映寒冷与生活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侍女处于什么状态?
    A. 清醒
    B. 酣眠
    C. 忧伤

  2. “重剔残灯”中的“残灯”指的是什么?
    A. 新灯
    B. 破旧的灯
    C. 灯油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

  1. B. 酣眠
  2. B. 破旧的灯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与高佩华的《踏莎行·哭桂儿》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孤独的心境,但其情感更显旷达,强调思乡情怀。高佩华的诗则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沉重,体现出特定的个人悲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