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宿囊山三首》
时间: 2025-01-11 08:1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能葱岭从初祖,也不蓬莱访洞宾。
煎凤髓须还此老,执牛耳更属何人。
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
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
白话文翻译:
我未能在葱岭寻访初祖道教的奥义,也没有去蓬莱山拜访洞宾。
只希望能煎熬凤髓来延续我的生命,还有谁能替我执掌这牛耳呢?
我储藏丹药以防生病,书桌上放置图书来装饰我的贫穷。
如今年老了,觉得出家做僧反而省事,韩公为何还需要强行束发戴巾呢?
注释:
- 葱岭:指道教的发源地,象征追求道教真理的地方。
- 初祖:指张道陵,被尊称为道教的创始人。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煎凤髓:比喻用来延续生命的药方。
- 执牛耳:比喻掌控大权,领导地位。
- 丹药:道教所用的补药,象征追求长生。
- 案设图书:指书桌上摆放书籍,表明追求知识的生活。
- 韩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中提及其形象作为世俗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宋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深沉见长,擅长词、诗,尤其在山水诗方面有独特造诣。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老年的感悟。社会动乱与个人命运交织,使得刘克庄对长生与世俗的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道教仙境和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开篇提到葱岭与蓬莱,展现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但随即转向对现实的感慨,显示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尤其是“煎凤髓须还此老”,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还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情感叹。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自己与韩公相提并论,表现出对世俗身份的反思。提到“老觉为僧差省事”,显示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杂的厌倦,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结合了道教的元素与世俗的现实,既有追求理想的执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能葱岭从初祖:表达了未能追随道教创始人的懊悔。
- 也不蓬莱访洞宾:暗示未能拜访高人,感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
- 煎凤髓须还此老:期望获得长生之药,延续生命。
- 执牛耳更属何人:感叹掌控人生的权力从何而来。
- 笈储丹药堤防病:通过药物来防病,隐喻对生命的无奈。
- 案设图书粉饰贫:以知识填补内心的空虚,体现对文化的向往。
- 老觉为僧差省事:年老时更想出家,认为远离尘世更轻松。
- 韩公何必强冠巾:质疑世俗身份的必要性,反映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煎凤髓”作为长生药象征,展示对生命的渴望。
- 对仗:“执牛耳”与“何人”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权力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道教理想与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超脱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老年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葱岭:象征道教的精神追求。
- 蓬莱: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长生不老的渴望。
- 凤髓:象征长生之药,渴望延续生命。
- 牛耳:象征权力与掌控,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 丹药:象征追求健康与长寿的愿望。
- 图书:象征知识与文化,反映内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葱岭”指的是哪个概念? A. 诗人的家乡
B. 道教的发源地
C. 仙境 -
“煎凤髓”的意思是? A. 学习道理
B. 追求长生
C. 培养兴趣 -
作者对“韩公”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质疑
C. 反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探讨隐逸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在隐逸思想上有共鸣,前者通过道教表达对长生的渴望,后者则通过田园生活展现对世俗的超脱。两者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表达方式,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