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节口占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4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基节口占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
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晨曦的渴望,尽管身心疲惫,仍然努力振作精神。诗中提到一些不称职的贤者和跛足的人,暗示社会上的一些人并不具备真正的才干,反而像是祝圣人那样逢迎。当年老的农夫并不了解帝王的权力,农人们期待春天的到来。不必向那些隐居的老者羡慕,还是应该去田间与农民们一起劳作。
注释:
- 报道:通知、报导。
- 欲辨晨:想要辨别清晨的光明。
- 强扶:努力支撑。
- 衰惫:形容身心疲惫。
- 冠绅:指士人或有地位的人。
- 差贤:不合格的贤者。
- 窃比:暗中比较。
- 封从祝圣人:指那些迎合权贵的人。
- 蒙帝力:受帝王的庇护。
- 告余春:告知我春天的到来。
- 击壤:敲打土壤,古时农民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宁,号天池,宋代人,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难,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关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对晨曦的渴望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报道东方欲辨晨”开篇,展现了诗人疲惫但仍希望迎接新晨的决心。诗人在这里并不只是描述自然景象,更是借此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叹。通过对“差贤眇者与跛者”的描写,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批评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毫无才华的人。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蒙帝力”,暗示了对权力的依赖和对农民生活的无知。诗中的“告余春”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盼望,暗喻着春天的象征意义——生机与希望。而最后的两句“且作田间击壤民”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与民同乐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语句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报道东方欲辨晨”:描写清晨的到来,表达希望和新生的渴望。
- “强扶衰惫起冠绅”:即便疲惫,仍要振作,象征着责任感和坚韧。
- “差贤眇者与跛者”:批评社会上的伪贤者和不合格的领导。
- “窃比封从祝圣人”:指出一些人趋炎附势,缺乏真实才华。
- “野老岂知蒙帝力”:讽刺年长的农夫对权力的无知。
- “农夫稍有告余春”:期盼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不须景慕斜川叟”:不必向隐居的老者羡慕。
- “且作田间击壤民”:提倡与农民共同劳动,回归实际生活。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差贤眇者与跛者”运用对仗,使得句子韵律感强,同时增强了批评的力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劳动人民的价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晨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衰惫:代表着现实生活的艰辛。
- 贤者与跛者:象征社会的不平等与伪善。
- 农夫: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
“报道东方欲辨晨”中的“晨”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
- B. 傍晚
- C. 中午
- D. 黄昏
-
诗中提到的“斜川叟”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隐士
- B. 农民
- C. 士人
- D. 商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刘克庄的《天基节口占二首》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对未来的希冀,但杜甫更强调国家的安危与个人的忧虑,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