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辟支岩过丁元晖给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

时间: 2025-01-11 07:47:29

绝巅万籁静沉沉,重倚阑干感慨深。

古佛龛中苔上面,故交宰上树成阴。

山无白额妨幽讨,野有黄花且满斟。

莫怪裴徊侵暮色,老人能得几登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巅万籁静沉沉,
重倚阑干感慨深。
古佛龛中苔上面,
故交宰上树成阴。
山无白额妨幽讨,
野有黄花且满斟。
莫怪裴徊侵暮色,
老人能得几登临。

白话文翻译

在这绝顶之处,四周寂静得近乎沉闷,我倚着栏杆,心中感慨万千。古老的佛龛上,长满了青苔,想起旧友时,不禁感到一阵阴凉。山中没有白额的鸟儿来打扰我的思绪,野外的黄花开得正好,正可以畅饮一杯。不要怪我在黄昏时分徘徊,老人能有多少次的登高望远呢?

注释

  • 绝巅:最高的山峰。
  • 万籁:万物的声音,指周围的寂静。
  • 沉沉:形容安静、沉寂的状态。
  • 重倚阑干:再次倚靠在栏杆上。
  • 古佛龛:指供奉佛像的地方,通常古老而神圣。
  • 苔上面:青苔长在佛龛上。
  • 故交:老朋友。
  • :这里指的是某种树,可能是指“宰”有遮荫的意思。
  • 白额:白额鸟,常见的山鸟。
  • 黄花:野外的黄花,象征生命的美好。
  • 裴徊:徘徊,游荡不前。
  • 侵暮色:黄昏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方,号默庵,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首诗作于九月重阳节之际,诗人登高望远,感慨人生,忆旧友,表现出深厚的思乡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登辟支岩过丁元晖给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联“绝巅万籁静沉沉”开篇即描绘了高山上的宁静,与世隔绝的氛围,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接着,诗人借助栏杆的倚靠,表达了内心的沉思和感慨,似乎在思考与旧友的往事。

中间两句通过对古佛龛和青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苍凉的意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两句“山无白额妨幽讨,野有黄花且满斟”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尤其是黄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两句“莫怪裴徊侵暮色,老人能得几登临”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表达了老年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巅万籁静沉沉:在山顶上,四周万物都沉默无声,显得格外安静。
  2. 重倚阑干感慨深:我又一次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感慨良多。
  3. 古佛龛中苔上面:古老的佛龛上面长满了青苔,显得历史悠久。
  4. 故交宰上树成阴:想起了老朋友,树木的阴影仿佛也带来了他的影子。
  5. 山无白额妨幽讨:山中没有打扰我的白额鸟,幽静的环境让我可以思考。
  6. 野有黄花且满斟:野外的黄花正好盛开,让我可以痛快地饮酒。
  7. 莫怪裴徊侵暮色:不要怪我在黄昏时分徘徊不前。
  8. 老人能得几登临:作为老人,我又能有多少次登高望远的机会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无白额妨幽讨,野有黄花且满斟”,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以“黄花”象征生命的美好。
  • 拟人:“莫怪裴徊侵暮色”让时间和空间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巅:象征着高远与超脱。
  • 古佛龛:代表着历史、记忆与信仰。
  • 黄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夕阳:时间流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巅”指什么地方? a) 山顶
    b) 山脚
    c) 河边

  2. “黄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忧伤
    b) 生命的美好
    c) 岁月的流逝

  3. 诗人为何在黄昏时分徘徊? a) 因为他迷路了
    b) 因为他在回忆往事
    c) 因为他在等人

答案

  1. a) 山顶
  2. b) 生命的美好
  3. b) 因为他在回忆往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深厚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以上为对《九日登辟支岩过丁元晖给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诗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