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四方争看击》

时间: 2025-01-25 23:23:42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寻觅新秋的气息呢?只见北台上显得萧瑟冷清。虽然秋天已经来临,但还不知天上云彩有多少,然而风光日子却已十分清明。孤独的翠绿山峦在云间耸立,林外的景色在远处浮现。新鲜的枣子渐渐成熟,可以剥开来吃,而晚熟的瓜果仍然可以享用。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都显得悲凉。我想着应该快快乐乐地度日,白发都不应让你放弃欢乐。

注释:

  • 何处: 哪里
  • : 寻找
  • 萧然: 萧条、冷清的样子
  • 北台: 指北方的高台
  • 云间: 在云层之间
  • : 高耸、挺立
  • 孤翠: 孤独的绿色山峦
  • 堪剥: 可以剥开
  • : 请客、分享的意思
  • 西风: 秋风
  • 万窍: 所有的孔窍,指万物
  • 凄怆: 悲凉、伤感
  • : 想、念及
  • 急行乐: 快快乐乐地生活
  • 白发: 指年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与快乐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台,正值秋天,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无常,借此表达对快乐生活的渴望与对年华流逝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秋天的景象,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开篇的“何处觅新秋”引出诗人对秋天的追寻,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描绘北台的寂静、云间的孤翠、林外的远景等意象,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清晰的秋日画面。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描绘,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对人生的感慨,提到“白发不汝放”,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快乐时光的珍惜。诗中西风送落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诗人寻觅秋天的气息,描绘北台的冷清。
    •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虽已入秋,却不知天上有多少云彩,风光却已明朗。
    •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孤独的绿色山峦在云间高耸,林外的景色在远处浮动。
    •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新鲜的枣子已可食用,晚熟的瓜果也仍可分享。
    •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怆。”: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则显得悲凉。
    •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我想应当快快乐乐地生活,不应让白发遮蔽欢愉。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万窍含凄怆”,将万物的感受比作悲伤的情绪,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 “西风送落日”,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首句与次句的对比,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 北台: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秋天: 代表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变迁。
  • 新枣、晚瓜: 象征生命的丰收与分享的快乐。
  • 西风、落日: 代表生命的终结与伤感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觅新秋”意指什么?

    • A. 寻找秋天的气息
    • B. 寻找秋天的食物
    • C. 寻找秋天的朋友
  2. 诗中提到的“新枣渐堪剥”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富饶
    • B. 生命的枯萎
    • C. 生命的无常
  3. 诗中“白发不汝放”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 B. 对白发的自嘲
    • C.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同年王中甫挽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蕴含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怀,而李白则展现了对自由与孤独的享受。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