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时间: 2025-01-25 23:2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饱食有残肉,饥食无余菜。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
太和,古白下。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余债。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
白话文翻译:
诗中表达一种饮食的感受,饱餐之后仍有残余的肉食,饥饿时却没有剩余的菜肴。心中纷乱生起喜怒,像是被狙公(猴子)所欺骗。从此谁能体会这种感受,令人感到严峻的白下宰(官职)。在太和(地方名),古白下。一个僧人一餐饭,享受的乐趣甘甜而不坏。多次经历的味道令人厌倦,吃笋就像是还债。桌面上清冷地映照着酒樽,仍然不愿意掺杂其他的菜品。看看那霜雪的姿态,童稚的心灵已经变得高洁。为什么要遭受横暴,三次嗅闻却不忍去咬。今天早晨突然解开竹笋,风雷的威势令人惊叹。尚且可以给三闾(古地名)送去美味,饭筒中包裹着五彩的食物。
注释:
- 狙公:指猴子,象征狡诈和欺诈。
- 白下宰:指官职,象征权威和责任。
- 太和、古白下:地名,可能指的是苏轼生活的地方。
- 三闾:古地名,指代江南地区,寓意美味的食物。
- 箨:竹笋外壳,象征新鲜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以其豪放、豁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苏轼在诗中结合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黄鲁直食笋次韵》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饮食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饱食与饥饿的对比,表现出人对物质的渴望与无法满足的矛盾心理。接着,诗人提到内心的喜怒变化,似乎在暗示生活的不如意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在描写食物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如“萧然映樽俎”,表现了饮食的清淡与简朴,反映出一种对繁华的拒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最后一两句,诗人用“霜雪姿”来形容竹笋的高洁和纯粹,暗含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句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饱食有残肉,饥食无余菜:描绘了不同时刻的饮食状况,饱食之后的无奈与饥饿时的缺乏,反映出生活的起伏。
-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表达了因物质条件变化而引发的情绪波动,似乎受到外界的操控。
-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感到孤独与无助,直面现实的严酷。
- 太和,古白下:地名的提及,带有个人情感的寄托。
-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强调简单生活中获得的乐趣,体现出对物质的淡泊。
-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余债:对生活的反思,食笋象征着对过去的偿还。
-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表现出对饮食的选择与坚持,追求内心的宁静。
-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通过自然景物引申出对纯真高洁的向往。
-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对暴力与压迫的厌恶,感情的纠结。
-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表现出生活的突变与不确定性。
-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最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食与生活状态进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竹笋以生命,表现其高洁特质。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饮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物质的淡泊,反映出对内心宁静与高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笋:象征新生与纯真,寓意对自然高洁的向往。
- 白下宰:象征权威与责任,反映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霜雪:象征高洁与纯粹,代表诗人追求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是谁写的?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狙公”象征什么? A. 智慧
B. 欺诈
C. 纯真
D. 高洁 -
诗中提到的“霜雪姿”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食物
B. 自然
C. 竹笋
D. 诗人
答案: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苏轼的《和黄鲁直食笋次韵》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陆游则更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