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万菊轩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轩高为黄花设,
富拟人间万石君。
佳本尽从方外得,
异香多在月中闻。
引泉北涧分清露,
开径南山破白云。
此意欲为知者道,
陶翁犹自未离群。
白话文翻译:
这间高雅的小屋专为黄花而设,
仿佛是人间的万石君。
佳品全部源自外地,
异香多是在月光下才能闻到。
引泉自北涧流出清露,
开辟的小径通向南山破云而出。
我想把这些意境告诉懂得的人,
可是陶渊明仍然没有离开人群。
注释:
- 轩:指小屋或高阁。
- 万石君:比喻高贵的人物,形容黄花的珍贵。
- 方外:指超脱世俗的地方。
- 异香:特指不同寻常的香气。
- 陶翁: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万菊轩》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在黄州(今湖北黄冈)隐居的时期。此时,苏轼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身处逆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万菊轩》是一首写黄花的诗,诗中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开头的“一轩高为黄花设”,以高雅的小屋为背景,暗示出诗人对黄花的珍视与推崇。接着,诗人通过“富拟人间万石君”将黄花与人间的高贵人物相提并论,表现出其珍贵之意。诗中提到的“佳本尽从方外得”,则反映出诗人对外界文化的接纳与欣赏。
而后面的描写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通过“引泉北涧分清露”和“开径南山破白云”,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此意欲为知者道,陶翁犹自未离群”,则透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又感到无奈。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与自己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一丝惆怅与自省。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造诣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轩高为黄花设:一间高雅的小屋是为黄花准备的。
- 富拟人间万石君:这黄花富丽堂皇,犹如人间的高贵君子。
- 佳本尽从方外得:好的品种都是来自于外地。
- 异香多在月中闻:奇特的香气多是在月光下才能闻到。
- 引泉北涧分清露:从北面的山涧引流出清澈的泉水。
- 开径南山破白云:开辟的小径通向南山,穿破白云。
- 此意欲为知者道:我想把这份情意告诉那些懂得的人。
- 陶翁犹自未离群:陶渊明依然没有离开人群,回归自然的理想未能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万石君”,突显其珍贵。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特征,如“异香多在月中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如“引泉北涧”与“开径南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通过黄花的美丽,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而陶渊明的隐居则成为他心中难以实现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 月中:代表着清幽的境界与超脱的生活。
- 泉水: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纯净。
- 白云:隐喻着远离尘世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万菊轩》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陶翁”是指哪位诗人?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王维
- D. 杜甫
-
诗中“异香多在月中闻”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自然的美好
- B. 诗人的孤独
-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D. 对世俗的失望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为直接。陶渊明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强调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