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时间: 2025-01-11 02:2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苏轼 〔宋代〕
炯炯明珠照双璧,
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
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
狂走従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
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
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
一笑未解千忧积。
子方得郡古山阳,
老手风生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
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
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
共藉梨花作寒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表弟程六的送别之情。诗中回忆了往昔的少年时光,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表弟在外能够有所成就,并期待他早日归来,一同享受梨花盛开的美好时光。
注释
- 炯炯:光辉闪耀的样子。
- 明珠:比喻珍贵的人才。
- 双璧:比喻两位出色的人物。
- 鸠杖:古代官员的标志,指责的权威。
- 凫舄:指一种鞋子,倒着迎接,形容热情。
- 狂走:形容儿童玩耍时奔跑的状态。
- 黄犊:比喻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
- 白驹: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 醴泉寺:指名胜古迹,暗喻美好的环境。
- 千忧积:指人世间的忧虑与烦恼。
- 刀笔:比喻文人,写作的工具。
- 印绶:指官印,表示地位和权力。
- 寒食:指春天的节日,象征团聚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抒情。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的晚年,表弟程六即将前往楚州任职,苏轼借此机会表达对表弟的关怀以及对自身经历的思考。背景中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而略带忧伤的基调表现了对表弟程六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通过“炯炯明珠照双璧”引入,巧妙地将表弟与自己并列,显示出对其才能的赞赏。接着,作者回忆起和表弟的童年往事,生动地描绘了二人一起嬉戏的画面,展现了纯真的友情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慨岁月如白驹过隙,年轻时的活力和健壮不再。诗中提及的“醴泉寺古垂橘柚”和“石头山高暗松栎”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永恒,反衬出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化。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表弟未来的期待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尤其是“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一句,流露出对权位的淡然和对人生终局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回忆的温馨,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炯炯明珠照双璧”:比喻表弟才华出众。
- “当年三老苏程石”:提及三位名士,强调人才能够相辅相成。
- “里人下道避鸠杖”:描绘乡里避开权威的场景,反映社会风气。
- “刺史迎门倒凫舄”:表现对表弟的迎接,显示出对他的重视。
- “我时与子皆儿童”:追忆童年,突出珍贵的友谊。
- “狂走従人觅梨栗”:生动描绘了童年的欢乐。
- “健如黄犊不可恃”:感慨年轻时的活力。
- “隙过白驹那暇惜”: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珠”、“双璧”,形象生动。
- 拟人:如“白驹”,使时间具象化。
- 对仗:如“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表弟的关心与期待,同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珠:象征才华与珍贵。
- 梨栗:象征童年时光的美好与纯真。
- 醴泉寺、石头山:自然景观,象征永恒与宁静。
- 寒食:象征团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炯炯明珠”是比喻什么? A. 光明
B. 人才
C. 珍宝 -
“白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悠久
B. 时间的流逝
C. 青春 -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什么? A. 节日
B. 食物
C. 冬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表弟程六知楚州》与杜甫的《春望》在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作品更具悲情,而苏轼则显得轻松和乐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