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1 06:10:22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苏轼 〔宋代〕

麻叶层层苘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
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活气息。诗中浓密的麻叶和青翠的苘叶交相辉映,不知哪家正在煮茧,香气弥漫整村。隔着篱笆,听见了丝织娘轻声细语。诗人拄着白杖,醉眼朦胧,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他想起了捣制青豆的情景,肚子也开始饿了。于是,他不禁问道:豆叶什么时候才会变黄呢?

注释:

  • 苘叶:一种植物,通常指苘麻,叶子呈现层层叠叠的状态。
  • 煮茧:指的是将蚕茧煮熟,以便取出丝来。
  • 络丝娘:指的是纺织蚕丝的女子。
  • 杖藜:用茅草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拐杖。
  • 捋青:指捣制青豆,意为制作豆制品。
  • 饥肠:指肚子饥饿。

典故解析:

这首词虽没有明确的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与传统农业社会息息相关,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以豪放、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诗中所描绘的麻叶、苘叶、煮茧的香气、丝娘的娇语,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田园画卷。诗人用“隔篱”的描写,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读者也能听见那轻柔的语音。

另外,诗人以“垂白杖藜抬醉眼”描绘了自己的状态,既表现了对生活的陶醉,也透出一丝倦怠,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淡然。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则传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思考,豆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循环。

整首词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富有哲理的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麻叶层层苘叶光”:描绘了麻叶与苘叶在阳光下的景象,暗示生活的繁忙与生机。
    • “谁家煮茧一村香”:引出村庄的生活气息,营造出温暖的乡村氛围。
    • “隔篱娇语络丝娘”:通过对话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的亲密关系。
    • “垂白杖藜抬醉眼”:描绘诗人的状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陶醉。
    • “捋青捣麨软饥肠”:感受到生活的琐碎与人性的温暖。
    • “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对未来变化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麻叶层层”与“苘叶光”,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丝娘的娇语使得场景更生动。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生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麻叶:象征着乡村的生机与繁忙。
  • 煮茧:代表着劳动的成果。
  • 丝娘:代表着家庭与亲密的人际关系。
  • 豆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篱娇语络丝娘”中的“娇语”指的是什么? A. 纺织的声音
    B. 亲密的对话
    C. 煮茧的香气

  2. 诗人提到的“豆叶”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加豁达,李清照则多了一份细腻与忧伤。两者都在各自的情感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发展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