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都赵少师》

时间: 2025-01-10 23:06:17

富贵功名已两忘,望高嵩华量包湘。

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

远访交亲情益重,共论诗酒兴偏长。

园亭继日休车马,却悔多年滞庙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富贵功名已两忘,
望高嵩华量包湘。
还家傲似蒙庄子,
定策忠于汉霍光。
远访交亲情益重,
共论诗酒兴偏长。
园亭继日休车马,
却悔多年滞庙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已忘却了功名富贵,心向高山大川,仿佛回到了庄子那种洒脱的境界,忠于汉朝的霍光则是他理想中的君子形象。他远道访友,情谊愈加深厚,共同品味诗酒,乐在其中。即使在园亭中悠闲自得,也不禁感到对过去在官场上浪费时光的遗憾。

注释:

  • 富贵:指的是财富和地位。
  • 功名:指的是功绩和名声。
  • 高嵩华:高耸的山峰和华美的景色,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蒙庄子:指的是像庄子那样的洒脱自在的态度。
  • 霍光:汉朝著名的权臣,代表忠诚与智慧。
  • 远访:远道而来拜访。
  • 园亭:指的是园中亭子,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波折后,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愈发明显。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前两句交代了诗人已然忘却了功名利禄,转而向往自然与自由,这种心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珍贵。通过“还家傲似蒙庄子”一句,诗人将自己的理想境界与庄子相提并论,表明他希望追求一种洒脱自如的生活方式。

后四句则描绘了他与亲友的欢聚,强调了人际关系带来的温暖与快乐,而“园亭继日休车马”则细腻地描绘了他在自然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然而,最后的“却悔多年滞庙堂”一句,透露出他对过去在官场中消耗时光的懊悔,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了他对自由与和谐的向往,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社会与自我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富贵功名已两忘”:表达了诗人对财富和名声的淡泊。
    2. “望高嵩华量包湘”:描绘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胸怀。
    3. “还家傲似蒙庄子”:强调他希望回归自然,追求庄子的理想。
    4. “定策忠于汉霍光”:提到理想的忠诚与智慧。
    5. “远访交亲情益重”: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6. “共论诗酒兴偏长”:表现出诗人对诗酒生活的热爱。
    7. “园亭继日休车马”:细腻描绘了闲适的生活。
    8. “却悔多年滞庙堂”:反思在官场的时间浪费,产生遗憾。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富贵功名”与“高嵩华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将庄子比作理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哲理思考。
    3. 反语:最后一句的遗憾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矛盾。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对自然的向往及对亲情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往时光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理想。

意象分析:

  • 富贵:象征世俗的成功与追求。
  • 高嵩华: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广阔。
  • 园亭:象征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 诗酒:象征高雅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视若无睹
    C. 深感遗憾
    D. 认为必不可少

  2. “还家傲似蒙庄子”中的“蒙庄子”指的是:
    A. 追求名利的人
    B. 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C. 忠诚的官员
    D. 不羁的风流人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际关系和人生感悟的思考。
  • 王维《鹿柴》: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和南都赵少师》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自然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人生的豪放与及时行乐,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