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樊素阿蛮皆已出,使君应作玉筝歌。可怜病士西窗下,一夜丹田手自摩。
白话文翻译:
樊素、阿蛮等美丽的女子都已经出门了,您应该为我演奏一曲《玉筝歌》。可怜我这个病人,独自坐在西窗下,整夜用手摩挲着丹田(腹部)。
注释:
- 樊素:古代美女的代称,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 阿蛮:同样是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歌舞艺人。
- 玉筝歌:古代的乐曲名,象征优雅和美好。
- 病士:生病的人,指诗人自己。
- 丹田:指人的腹部,是气功和道教中重要的修炼部位。
典故解析:
- 玉筝:古琴之一,象征高雅的音乐艺术,常用于文人雅士间的吟唱。
- 摩丹田:在道教修炼中,丹田被视为气的聚集之地,代表着修身养性的内在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派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生病期间,因身体不适而未能赴约,表达了他对友人及美好音乐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病痛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中的孤独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头提到的美丽女子樊素和阿蛮,暗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而诗人因病无法享受这些美好,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人在病榻之上,虽然身体虚弱,但内心依然向往优雅的音乐和艺术享受,这种精神上的追求显得尤为珍贵。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透出一丝无奈与伤感,表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忘追求美的高尚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樊素阿蛮皆已出:美丽的女子们都已离去,暗示生活中的美好已远去。
- 使君应作玉筝歌:希望朋友(使君)为我演奏一曲,表达对音乐的渴望。
- 可怜病士西窗下:病人孤独地坐在窗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孤寂。
- 一夜丹田手自摩:用手摩挲腹部,表达对健康与生命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丽女子的离去与病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樊素、阿蛮作为美的象征,与病痛形成对照,突显主题。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仍然追求精神享受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 樊素与阿蛮:象征着青春与美丽,传达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玉筝歌:象征着高雅艺术和精神追求。
- 西窗:象征孤独和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樊素和阿蛮分别指代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古代的乐器
C. 诗人的朋友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享受音乐? A. 忙于工作
B. 身体虚弱
C. 在旅行 -
诗中“丹田”指的是什么? A. 腹部
B. 心灵
C. 头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傅子美召公择饮》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酒的豪放与抒怀,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对生活状态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