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辛亥饯陈次贾归)
—— 李曾伯
懒上巍楼,楚江一望天无际。
漫游萍寄。莫挽东流水。
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
人还记。戍边归未。
更忆鲈鱼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送别情感。作者懒得再登高楼,只愿从巍峨的楼上俯瞰楚江的无边风光,心中似乎有些游离。诗中提到的“漫游萍寄”,意指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秋天的景色映入眼帘,直到远处的山阴,友人是否还记得自己?戍边的归期又在何时?最后,作者回忆起美味的鲈鱼,暗示对往日欢乐的怀念。
注释
- 巍楼:高大的楼阁。
- 楚江:指长江流域,代表着浩瀚的江水。
- 漫游萍寄:形容漂泊的生活状态,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 东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不可挽留。
- 戍边:指守卫边疆的士兵,暗示友人在外地服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紫丘,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背景,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亥年间,是由于朋友陈次贾即将离去,作者以此词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的“懒上巍楼”便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不甘,面对无际的江水,既有壮阔之美,也有孤独之感。接下来“漫游萍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漂泊感,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则用秋天的景色衬托出离别的伤感,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却带来了离愁别绪。最后两句“人还记。戍边归未。”和“更忆鲈鱼美。”更是将思念与美好回忆交织在一起,鲈鱼不仅是对美味的怀念,也是对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折射出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懒上巍楼:不愿再去高楼,说明心情不佳。
- 楚江一望天无际:江水浩渺,无边无际,渲染了孤独的感觉。
- 漫游萍寄:比喻生活的漂泊不定,内心的无奈。
- 莫挽东流水:暗示时间流逝,无法挽留。
- 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秋天的景色,象征着离别的愁绪。
- 人还记:对友人的思念,期盼对方仍记得。
- 戍边归未:关心友人的归期,表现深厚的友情。
- 更忆鲈鱼美:回忆往日美好时光,强调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漂泊的浮萍,形象生动。
- 对仗:如“懒上巍楼”与“一望天无际”,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巍楼:象征高远和孤独。
- 楚江:代表广阔与无尽的时间。
- 秋光:象征凋零与离别。
- 鲈鱼:象征美好回忆与友情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懒上巍楼”中的“巍楼”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建筑
B. 高大的楼阁
C. 小山丘
D. 水边小屋 -
诗中“漫游萍寄”有什么含义?
A. 生活稳定
B. 漂泊不定
C. 回归故乡
D. 安定团结 -
“更忆鲈鱼美”中“鲈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亲情
C. 美好回忆
D. 乡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在李曾伯的《点绛唇》中,情感细腻,意象生动,重在表现个人情感;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更为宏大的背景展现人生哲理,情感更为张扬。两者都涉及到对时间与友谊的思考,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