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鹤林尚书三首》

时间: 2025-01-26 02:57:36

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

遗言了生死,新志尽行藏。

昔梦崖何异,今知坡可方。

百僚山下路,千载尚名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吴鹤林尚书三首
作者:李曾伯

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
遗言了生死,新志尽行藏。
昔梦崖何异,今知坡可方。
百僚山下路,千载尚名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对吴鹤林尚书的悼念。诗中提到他是一代优秀的儒臣,在三州的治理上表现出色。吴鹤林的遗言在他去世后仍然令人铭记,他的新志向则被深藏在心底。过去的梦想与现实的差异在于,现在我才明白那座山坡是如此平坦。百官在山下的路上,千年之后他的名声依然令人敬仰。

注释

字词注释

  • 儒臣:指有学问的官员。
  • 三州:指吴鹤林所负责治理的三个州。
  • 遗言:留下的言辞或教诲。
  • 新志:新的志向或理想。
  • :山崖,表示过去的梦想。
  • :山坡,象征现实的平坦。
  • 百僚:众多的官员。
  • 名香:名声如香气般传扬。

典故解析

  • 儒臣:在古代中国,儒家士人常被视为治理国家的栋梁,代表了道德与才德的结合。
  • 百僚山下:可能暗指众多官员在山下仰望这位杰出人士的成就与遗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从事文学创作,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和咏怀为主。他的诗作往往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吴鹤林尚书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官员,李曾伯创作此诗是为了表达对他的哀悼与敬仰。诗中体现了对贤臣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吴鹤林的追思和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直接指出吴鹤林的身份和成就,传达出他作为儒臣在治理上的卓越表现。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生死和理想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山下路的意象,传达出吴鹤林的名声仍在千年之后被人们所铭记,象征着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个人的怀念,又上升到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代儒臣表:点明吴鹤林的身份与地位。
  2. 三州吏治良:强调他在治理上的成就。
  3. 遗言了生死:暗示他的教诲和遗志在世人心中仍有回响。
  4. 新志尽行藏: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隐秘。
  5. 昔梦崖何异:反思过去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6. 今知坡可方:领悟了现实的平坦与可能性。
  7. 百僚山下路:描绘众多官员仰望的情景。
  8. 千载尚名香:寓意吴鹤林的名声将永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梦崖”和“今知坡”对比理想与现实。
  • 象征:山、坡的意象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不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吴鹤林的追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贤臣的敬仰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臣:象征着传统的道德与智慧。
  • 山崖与坡:代表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现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
  • 百僚与名香:象征着众人对吴鹤林的尊敬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鹤林被称为哪种身份? A. 商人
    B. 儒臣
    C. 诗人
    D. 将军

  2. 诗中提到的“百僚”指的是? A. 学者
    B. 官员
    C. 农民
    D. 商贾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个人财富
    B. 对贤者的怀念与理想的思考
    C. 自然风光
    D. 战争与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都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杜甫的诗作常伴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李曾伯则更侧重于个人对贤者的追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研究》